由於母親的這種教育方式,使我逐漸對自己產生了信心,每遇到難題我就認為自己一定有辦法解決。於是我的考試便漸漸有了起色,而這完全歸功於母親給我的信心。每當我解決了一個問題,我的內心必定會想:“還是母親說得對,我是有實力的。”終於,我也拿到了第一名。
一位有名的相聲家,由於年輕時經曆過失敗,產生了放棄這一個行業的念頭。每當他垂頭喪氣地回到家中,妻子便對他說:
“你今天的相聲表演得真是有趣又好笑,將來一定可以成為一個著名相聲家。”
經過妻子這樣再三的鼓勵,重新又激起了他的信念,終於使他成為一名全國數一數二的相聲家。
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如果一再被人說“你真行”、“你很不錯”自然會使他產生信心,甚至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潛能,而這與他將來成功與否有著極大的關係。反之,你一再對人說“你不行”、“你一定會失敗”,他就極可能因此而失敗。因為你使他沒有信心,令他始終無法抬頭。
譬如,你交代一件事時,如果說:“這件事對你可能太過於重了,但還是要麻煩你。”此時,你滿以為自己是在鼓勵他,沒有想到語氣中帶的那一點點不信任感,使原來可能做成的也會做不成。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本來他是有信心辦得好,沒想到上司的一句話,使他喪失了信心,於是事情很難做成。
對於信心不足的人,若想設法使他恢複信心,激起他的幹勁,最好是說一句:“別人我是不知道,但我知道惟有你才有辦法。”即使是不可能的,就因你的一句激勵話也許會成為可能。
如果能一再重複、一再暗示對對方的高度評價,便能逐漸引發他的潛能,而最終使他獲得大成就。
※對於沒信心的人,最好給他一劑高度評價的強心針。
四、巧換對象的方式
某中學有一位頭號壞學生A,糾集了同學20人以上,在校內橫行霸道。很多老師做了思想工作卻絲毫不見成效。他們反而變本加厲地對抗老師,連校方也感到無可奈何。
當一個新學期開始時,從另一所中學調來一位老師,據說他對學生的教育和生活指導有相當的成效,於是便著手指導那位A生。首先他知道A的身邊有B、C兩位學生,雖然他的目標是A,但他不正麵責備他,反要A去勸導B和C。於是這位新任的老師某日便對A說:
“唉!老師現在想麻煩你一件事,對B、C兩位同學感到傷腦筋,可是又沒人能勸解,思前想後惟有你最恰當,否則他們兩位以後可就麻煩了。”
A這家夥竟然得到教務主任的信任。於是他便開始對B、C進行說服,不到幾天的工夫,B和C終於脫離了A而重新做人。幾天後,A也麵有愧色地向教導主任說,他要重新做人。
由此可知,要說服有問題的學生,如果用正麵勸解的方式,反而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雖說這是他本人的問題,但也要當做與他毫無關連,這樣他便很樂意接受,並且一點都不會傷害到他的自尊,而他也能以客觀的態度來處理問題。當他把B和C說服後,便會暗暗反省自己的愚蠢而改過自新。
※若要說服難以說服的人,不妨賦予他一個說服他人的任務。
五、多見麵增進親密感
美國有名的教育家德曼博士在對殘疾兒童的教育上有相當的成績。他開創了德曼文字教育法,簡單地說,就是在教幼兒識字時,先用一個大的簡字以瞬間顯示的方式先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如此不斷地反複,並逐漸將字體變得小而清楚。這樣不僅使他們認得了許多字,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更提高了他們的識字能力。
某家保險公司有一名精於推銷技巧的人,每次他的推銷都獲得很好的成績。如果想取得一家公司的團體保險,必須先說服那些幹部,但通常他們都忙得沒時間坐下來與你閑聊。於是一般推銷員,隻要一看到某幹部有一點空閑時間,便忙逮住機會死纏不放,並且給他來個長期作戰,不料這樣的長談卻引起對方的反感,於是你隻能得到相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