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想爬樹,如何摘桃(1 / 2)

逆境是人生的清醒劑。在曲折的道路上獲得思想,是你在一帆風順時難以得到的。

——朱比·亞諾(美國演說家)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我到底做錯了什麼?”——這是一首經典老歌中的歌詞。這句歌詞表達了一個人在“受傷”時的悲傷與痛楚,卻又沒有流於感性的情感泛濫,而是對“受傷”的原因進行了理性而又冷靜的追問:“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痛定思痛,這種追問,既是對人,更是對己。

不幸的遭遇纏上了自己,很多時候根源其實在於自己。比如說做生意受了騙,根源在於自己的輕信;比如炒股折了大本,根源在於自己眼力欠佳或不能狠下心來止損……治病要找到病灶,身處逆境的人要想“鹹魚翻身”,也要找到導致逆境的根源。隻有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因此,一個人身處逆境時,千萬別忘了多問自己幾聲: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本章緊扣“我到底做錯了什麼”這一話題,將容易導致災難與不幸降臨的人性弱點抽繭剝絲,一一點出、層層剖析。這些人性弱點有的看似無關緊要,但正如螞蟻潰堤,日積月累會給人帶來巨大的損失。處於逆境中的人如果正視這些人性弱點並采取相應措施,不僅有助於走出逆境,還有助於在日後減少逆境再度降臨的概率。

當然,也會有一些糟糕的事情根本就沒有誰做錯了什麼——除了老天爺。但值得慶幸的是,這種情況相對較少。老天爺不在我們的控製內,但我們自身的弱點卻可控製在一定的範圍內,因此我們完全有必要去改善——套用一句流行的話:沒有任何借口。

望著滿樹的桃子,光流口水沒有用,要挽起衣袖去爬樹,才能摘取美味的桃子。爬樹當然是辛苦,不僅要與地心引力作鬥爭,還要忍受各種蟲蟻的叮咬……但你必須往上爬。站在樹下等桃子落下也許是一個取巧的好辦法,但你別忘了,掉下來的桃子都是熟透了的,如爛泥一般既不美味又無營養,相反還有一些不利於人體健康的毒素。

讀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玄奘與三個徒弟是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在一路逆境之中披荊斬棘,方成正果。《西遊記》雖是一本充滿了離奇古怪想法的浪漫主義小說,但取經這個過程的設置卻充分顯示出一種最質樸的人生經驗,我們常說的“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在此中體現最深。

出身卑賤的人和家境貧寒的人,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和執著追求,終於功成名就,成為出人頭地的風雲人物,這種極富教育意義的例子在曆史與現實中比比皆是。下麵的這個例子則更有說服力。

曾有一個出生在小木屋裏的男孩,既沒有上過學,也沒有書本或老師的指教,更沒有任何幸運的機會,然而,作為美國內戰期間的總統,他卻解放了400萬奴隸,以其樸素的智慧和崇高的人格贏得了整個人類的衷心欽佩。這個人就是亞伯拉罕·林肯。

看一看這個身材瘦削、舉止笨拙的高個子青年吧,他自己動手把樹木砍倒,修造了既沒有地板也沒有窗戶的簡陋小木屋。每一個深夜他都在這個小木屋裏就著壁爐的火光靜靜地自學算術和語法。為了能弄懂《布萊克斯通評論》的內容,他不辭辛勞地徒步跋涉44英裏,買到了珍貴的資料,而在回家的路上,他已經迫不及待地看完了1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