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緩解下肢、足部疼痛的小妙方(2 / 3)

揉搓法屈伸法3.屈伸法:患者仰臥在床上,將兩腿伸直,用兩腿的膝關節同時做一屈一伸的動作,保持運動3~5分鍾。

隻要每天抽出幾次空閑時間,對膝蓋做做自我推拿按摩操,可以有效預防和緩解因姿勢不當或膝關節退化導致的膝蓋疼痛。另外,我還告訴京京,即使症狀減輕了,也要改變平常蹺二郎腿的習慣,如果一時不能改變,也要注意左右腿交替搭,連續蹺腿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鍾;如果蹺腿時膝蓋疼痛,可以在膝蓋下墊一塊軟墊或者一小塊毛巾,以減輕疼痛的症狀。如果疼痛持續不減,或者走路時出現輕微的“長短腿”現象,應趕快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兩個月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和推拿治療,京京雙膝的腫脹疼痛消失,疼痛也得到了徹底的緩解。經此一事,她也重新定位了自己生活的意義,放慢了生活的節奏,學會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護自己的人生。

坐骨神經痛不停,運動療法效果好

●症狀

患者腰部、臀部疼痛,並向股後、小腿後外側、足外側放射,彎腰、咳嗽或者活動下肢時疼痛加劇,出現鈍痛、刺痛或燒灼感疼痛,疼痛具有持續性和陣發性的特點,常在夜間加劇,休息可減輕。

●小妙方

1.患者取仰臥位,將雙腿交替屈伸,再輪流伸直雙腿。然後向上交替抬腿。

2.患者采取正坐的姿勢,坐在床邊或椅邊,將雙腿伸直,使足跟著地,足尖翹起。然後將雙手平放在大腿上,慢慢向前彎腰,同時雙手向足尖推去,幅度以身體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為宜。

3.患者保持站立的姿勢,雙手叉腰,將左右腿輪流向前抬起,然後將兩腿盡量分開站立,彎曲左右膝關節,使身體呈弓形下蹲。

“坐骨神經痛”又稱“坐骨神經炎”,是指沿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的疼痛。尤其是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這些坐骨神經的主要分布區疼痛明顯,患者在彎腰或者活動下肢時疼痛加劇,出現鈍痛、刺痛或燒灼感疼痛,疼痛具有持續性和陣發性的特點。

有的人患上坐骨神經痛後,經常不由自主地采取一些特殊的減痛姿勢,如躺臥時,身體向健側側臥;坐位時用健側的臀部著力;站立時身體重心向健側偏移等,這樣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病的疼痛,但長此以往,會造成患者脊柱向病變側側彎,病上加病,因此這些本能的止痛方法要盡量克製。

董師傅是一名公交車司機,平常大部分時間都是坐在駕駛室裏,但是從今年年初,他感到左側臀部有點疼痛,並伴有大腿外側、小腿外側及腳掌外側疼痛麻木的症狀,他以為是自己開車時間太長引起的肌肉疲勞,也沒太在意。沒想到從這個月開始,他的右側臀部也開始出現和左側相似的症狀,並且晚上睡覺的時候,腳掌外側也感到有灼熱的痛感。後來發展到坐的時間稍微一長,臀部就疼痛難忍。這可急壞了董師傅,自己得病不要緊,偏偏是這種“不能坐”的怪病,總不能自己站著開公交車吧!他趕緊向單位請了假,來醫院看個究竟。

一查才知道,原來董師傅是由於職業關係患上了慢性坐骨神經痛。除了進行專業的治療外,鍛煉是治療坐骨神經痛的最好療法,長期堅持可有效促進下背部、腹部及骨盆的血液流通,消除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具體操作:

1.患者取仰臥位,將雙腿交替屈伸,再輪流伸直雙腿。然後向上交替抬腿。一般來說,健側下肢可抬至與床成90°角,而患側下肢雙腿交替屈伸雙手向腳尖推到最大限度向上抬的幅度較小。

2.患者采取正坐的姿勢,坐在床邊或椅邊,將雙腿伸直,使腳跟著地,腳尖翹起。然後將雙手平放在大腿上,慢慢向前彎腰,同時雙手向腳尖推去,幅度以自己身體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為宜。

3.患者保持站立的姿勢,雙手叉腰,將左右腿輪流向前抬起,雙腿上抬及下蹲然後將兩腿盡量分開站立,彎曲左右膝關節,像體育課上做的側壓腿一樣,使身體呈弓形下蹲。

由於坐骨神經痛的疼痛範圍較大,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運動,都會給病人帶來疼痛的感覺。但並不能因為疼痛就減少活動,而應該以“力所能及、適量運動”的原則進行鍛煉,如慢跑、散步、體操等,如果因為怕痛而不動,那病情永遠沒有痊愈的可能。

另外,患有坐骨神經痛的病人還要在飲食上注意:

1.少量飲酒對該病有益,但根據各人的酒量不同,最多不宜超過50毫升,否則對該病不利。

2.戒煙,以免使煙中的有害物質對坐骨神經造成二度傷害,加重病情。

3.平常多吃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和纖維素,如牛奶、粗糧、胡蘿卜、核桃、白果、鬆子等,對促進神經代謝非常有好處。

旅行久坐腿疼痛,踮踮腳尖就行了

●症狀

旅行時長時間久坐造成的腿部腫脹、疼痛。

●小妙方

站在過道上或者座位旁邊,踮起腳尖,抬起後跟,每次動作持續幾秒,抬放10~15次,每隔1~2小時活動一次。

一到年關,對於在外的遊子們來說,最快樂也是最痛苦的就是回家過年了。快樂是因為終於可以一家團聚了,痛苦是因為回家可能要坐長時間汽車、火車或飛機,一路上十幾個小時下來,動都不能動,實在是累得夠嗆。

《黃帝內經》曾說“久坐傷肉”,尤其是在狹窄的火車車廂裏或者飛機的經濟艙裏,人一個挨一個地坐,可供人體活動的範圍很小,還要長時間坐著不動,保持同一種姿勢,會使周身氣血運行減緩,降低全身的血流速度,造成自發性腿肚子痛、腿部腫脹、局部發熱、行走痛、不能行走等症狀。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還會造成下肢靜脈閉塞,破壞靜脈瓣膜,誘發肺栓塞,嚴重的甚至會引發生命危險。醫學上,將這種因為因乘坐飛機旅行,導致雙下肢靜脈血液淤積形成血栓,下飛機後血栓脫落,隨血流經右心室到達肺動脈,阻塞肺動脈而形成“肺栓塞”的病症叫作“靜脈血栓症”,也稱“經濟艙綜合征”。

靜脈血栓症也稱經濟艙綜合征,美國前總統尼克鬆在1974年由於訪問的需要,經常長時間乘飛機往返於奧地利、中東、埃及等地,結果因久坐飛機,引發左腿深度靜脈血栓,差點危及生命。這種病雖然在長時間的飛機、火車旅行中最為常見,但並不是說不出門旅行就沒有患病的風險。事實上,這種病症在中國還有一個名字,叫“麻將綜合征”,因為在麻將桌上發作率最高,所以,不管何種原因需要長時間久坐的人都應該對此提起高度重視。那麼,如何在旅途中防治靜脈血栓症的出現呢?

首先,長途旅行時不要久坐,盡量多活動,如果因為人多不方便行走,可以通過每隔一兩個小時“踮踮腳尖”的辦法,來達到讓血液流通的目的,這個小動作也很簡單,你可以站在過道上,或者自己的座位邊,踮起腳尖,抬起後跟,每次動作持續幾秒鍾,抬放10~15次,可以迫使腿部肌肉收縮,把血液壓向靜脈,避免血栓的發生。

其次,旅行中為了打發時間,喜歡在車上睡覺,這也是不可取的。在旅行中盡量不要喝酒或長睡,可以多喝水或檸檬類飲品,一般要保證每小時飲用500毫升的標準,以促進血液循環。除此之外,還可以在上飛機前做一些準備措施,比如不要穿緊身的衣褲,衣服盡量保持寬鬆,或者穿一條專門的醫用彈力襪,都是很有效的預防措施。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旦發現腿部出現腫脹、疼痛、小腿痛、腿上皮膚發熱、變色,並且出現呼吸急促或深呼吸時疼痛等症狀時,應及時到醫院血管外科檢查,以免出現更嚴重的情況。

靜脈曲張腿脹痛,3個妙方隨你選

●症狀

腿部有酸脹感,皮膚有色素沉著,顏色發暗,皮膚有脫屑。足踝水腫,肢體發冷,患肢變細、變粗糙,表層血管像蚯蚓一樣曲張,明顯凸出皮膚曲張呈團狀或結節狀;表皮溫度升高,雙下肢廣泛水腫患肢疼痛,運動時加劇,有時靜止時疼痛,夜間加重。

●小妙方

1.拍打法:坐在一個較高的座位上,將雙腿分開,先用手掌沿大腿和小腿內側循環拍打,再沿著大腿外側和小腿外側循環拍打,力度以自己能承受的標準為宜。

每次拍打5分鍾。如果覺得腿部症狀比較嚴重,可以雙手握拳,將拍打改為輕捶。

2.立腳尖:原地直立,雙手叉腰,向上抬腳尖,腳跟抬到最高點的時候,稍微停頓一下。

3.按摩法:患者端坐在床上,將下肢伸直,在膝下放一個軟枕頭,然後將雙手分別放在右腿的外踝和內踝部位,雙手一內一外合抱住下肢,然後由下向上進行推拿,往返3~5分鍾後,換成左腿,步驟一樣。

下肢靜脈曲張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病症,人群發病率為9%,尤其是在一些從事長期站立或者上了年紀的老人身上,可以看到在他們的腿部有高出皮膚的彎曲的表淺靜脈血管,呈團狀或結節狀,像蚯蚓一樣蜿蜒在腿部,所以有人又稱之為“蚯蚓腿”。不僅如此,一旦患上了靜脈曲張,還會使小腿的顏色變深,腿部疼痛,嚴重的還會出現腿部皮膚發炎、潰爛、出血、足部水腫、夜間抽筋及小腿酸脹、身體易疲勞的症狀,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從事交通民警、教師、空姐、售貨員等需要長期站立工作的人,更容易患上此病。

據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國,每過1小時,就有500名售貨員因為靜脈曲張而離開工作崗位,而在靜脈曲張的初期,肢體沒有明顯的症狀,既不疼也不癢,一旦發現,就已經晚了,所以對於靜脈曲張來說,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美美今年25歲,是一家酒店的前台接待,年輕漂亮,看上去朝氣蓬勃。但是最近她卻為一件事情憂心忡忡。因為她的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最近她發現小腿總是浮腫,用手一按就是一個坑,而且小腿上的青筋也清晰可見,像蚯蚓一樣盤踞在白皙的小腿上,看上去十分難看。她知道這是靜脈曲張的症狀,因為她有一個小姐妹就是因為工作原因患上了靜脈曲張才辭職的。她很喜歡這份工作,不想因為這個原因放棄,但是又不能任由恐怖的疾病發展下去,非常苦惱。所以發郵件來詢問,是否有方法可以簡單有效地治療靜脈曲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