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何人來說,不管他現在的處境多麼惡劣,或者是先天條件多麼糟糕,隻要有耐心和毅力,隻要他能夠保持高昂的鬥誌,熱情之火不滅,那麼他就大有希望。但是,如果他任由惰性蔓延,變得頹廢消極,心如死灰,那麼,人生的鋒芒和銳氣也就喪失殆盡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克服自己心底的惰性,持久地保持高昂的鬥誌,讓渴望成功的熾熱火焰永遠燃燒。
勤奮是成事之本
香港“珠寶大SE”鄭裕彤,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家境貧寒,15歲時即中斷學業,到香港“周大福珠寶行”當學徒。臨行前,母親叮囑他:幹活勤快,遵守規矩,多動手,少動口。鄭裕彤牢記母親的教誨,幹活勤快又機靈。他處處留意,看老板和同事如何做好經營管理,還在業餘時間觀察別的商家如何營業。
一次,他去別家珠寶店觀察人家的經營之道,不料回來時遇上堵車,遲到了。老板發現後,問他何故遲到。他便據實相告。老板不相信一個小學徒還有這份心思,就問:“你說說,你看出了什麼名堂?”
鄭裕彤不慌不忙地說:“我看人家做生意,比我們要精明。客人隻要一進店,夥計們總是笑臉相迎,有問必答。無論生意大小,一概客客氣氣;就是隻看不買,也笑迎笑送。我覺得,這種待客的禮貌周到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還有,店鋪的門麵也一定要裝飾得像模像樣,與貴重的珠寶相配。我看人家把鑽石放在紫色的絲絨布上,光亮動人,讓人看起來格外動心……”
鄭裕彤侃侃而談,周老板暗暗動心。他預感此子必成大器,便有意培養他。鄭裕彤成年後,頗受周老板器重,周老板便將女兒嫁給他,後來幹脆將生意全交給他打理。
鄭裕彤不是無義之人,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把珠寶行做得更好,以報答嶽父的知遇之恩。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周大福珠寶行”發展成為香港最大的珠寶公司,每年進口的鑽石數占全香港的30%。之後,鄭裕彤又投資房地產業,成為香港幾大房地產大亨之一。
後來,有人問鄭裕彤為什麼取得如此成功?他說出了自己的秘訣:“守信用,重諾言,做事勤懇,處世謹慎,飲水思源,不應見利忘義。”
英格瓦·坎普拉德是宜家的創始人,他讓瑞典國旗的顏色布滿了全球,給無數的家庭帶來簡約大氣的風格。
在《福布斯》2005年全球富豪榜中,英格瓦以230億美元的身價名列第六。成為宜家不可取代的標簽的是低成本、低價格。對此,坎普拉德有一句經典語句始終在流傳:“我已經習慣了在對方就要起身離開之際問一句:能否再便宜一點?”
如今,這位80歲的宜家老板,擁有150億瑞士法郎資產,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上百家連鎖公司和特許經營店。目前,宜家有8萬員工,經營銷售著1.24多萬種商品,相對固定的客戶或消費者約有1.2億。
坎普拉德最愛說的一句話是:“隻要我們動手去做,事情總會好起來。我們的生活就是工作,沒完沒了的工作。”
業精於勤荒於嬉。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曲折和坎坷是難免的,而不管多麼聰明的人,要想從眾多道路中取一捷徑,都少不了一個“勤”字。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就是指讀書與勤奮的關係。人生中任何一種成功和幸福的獲取,大多都始於勤而成於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