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懶惰成性的人(1 / 2)

山下的野豬家族日益壯大,為了生存,野豬們隻得時常下山覓食。它們糟蹋了很多莊稼,令村民們非常惱火。

一天,一位老人趕著一匹拖著兩輪車的毛驢,走進野豬經常出沒的村莊,車上裝滿了木料和穀物。老人告訴村民說他要幫助他們捉野豬。村民們都嘲笑他,因為沒有人相信老人能做到。但是,兩個月以後,老人從山上回到村莊,告訴村民,野豬已經被他關在山頂的圍欄裏。

他向村民解釋他是怎樣捕捉他們的,他說:“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野豬經常出來吃東西的地方。然後我就在空地中間放少許食物作為捕捉的誘餌。那些野豬起初嚇了一跳,最後,還是好奇地跑過來,由老野豬帶頭開始在周圍聞味道。老野豬猛嚐了一口,其他野豬也跟著吃,這時我知道我能捕到它們了。第二天我又多加一些食物,並在幾尺遠的地方樹起一塊木板。那塊木板像幽靈一樣,暫時嚇退了它們,但是白吃的午餐很有吸引力,所以不久之後,它們又回來吃了。當時野豬並不知道,它們將是我的了。此後我要做的隻是每天多樹立幾塊木板在食物周圍,直到我的圍欄完成為止。每次我加進一些木板,它們就會遠離一陣子,但最後都會再來‘白吃午餐’。圍欄做好了,唯一進出口的門也準備好了,而不勞而獲的習慣使野豬毫無顧忌地走進圍欄。這時我要做的隻是拉動連接在門上的繩子,就出其不意地把它們捕捉了。”

這個故事的寓意很簡單:一隻動物要靠人類供給食物時,它就會遇到麻煩。人也一樣,如果你想使一個人殘廢,成為一個十足的失敗者,隻要在足夠長的時間裏給他“免費的午餐”,讓他養成不勞而獲的懶惰習慣就行了。

還有一則笑話,反映了懶惰者的不光彩結局。

古時有個懶婆娘,洗衣燒飯一點都不會,整天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一天,丈夫要出去辦事。他怕自己走後,懶婆娘自己不願動手會餓死,所以臨走之前特地為他婆娘做了一張烙餅,又擔心懶婆娘太懶,連自己動手拿一下都不願,所以拿了根繩子串起那張烙餅,然後把餅掛在懶婆娘脖子上,隻要她張嘴就能咬到烙餅。

過了十多天,丈夫回到家,推門進屋一看,懶婆娘已餓死了。再看那張烙餅,嘴邊附近的地方被咬了幾口,其餘的地方連動都沒動一下。原來懶婆娘懶得連用手轉動一下烙餅都不願幹,所以烙餅就在嘴邊卻活活餓死了。

事實上,懶惰會造成畏縮,畏縮會導致進取心及自信心的喪失,一個人缺乏這些基本的優點,終其一生都要在困局中度日。

一個人在工作上生活上的惰性,最初的症狀之一就是他理想與抱負在不知不覺中日漸淡漠和萎縮。對於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養成時刻檢查自己的抱負,並永遠保持高昂的鬥誌是至關重要的。要知道,一切成功取決於我們的遠大誌向,一個人如果胸無大誌,遊戲人生,那就是非常危險的。更危險的是,一旦我們停止使用我們的肌肉和大腦的話,一些本來具備的生理優勢和能力也會在日積月累之後開始生疏、退化,最終離我們而去。如果我們不能不斷地給自己的抱負加油,如果你不通過反複的實踐來強化自己的能力,不徹底鏟除隱藏在心底的惰性,那麼,成功就會變得離我們異常遙遠。

在我們周圍的人群中,由於沒有克服惰性,最後理想破滅,喪失鬥誌的人多得數不勝數。盡管他們外表看來與常人無異,但實際上曾經一度在他們心中燃燒的熱情之火已經漸漸熄滅,取而代之的是無邊無際的黑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