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是否對他人許諾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當自己無能為力或心裏不願給予或是難以給予的時候,我們應保持緘默,或者誠實地說一聲“不”、“對不起”。在回絕的時候應做到友好、輕鬆、誠懇,因為這樣的拒絕並非惡意,別人會理解你的苦衷並給予體諒的。
信譽許諾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對不應辦的事情或辦不到的事,千萬不能輕率應允。一旦許諾,就要千方百計去兌現。否則,就會像老子所說的那樣:“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一個人如果經常失信,一方麵會破壞他本人的形象,另一方麵還將影響他本人的事業。
明代《鬱離子》一書中有如下一則商人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濟陽某商人過河船沉,他拚命呼救,漁人劃船相救。商人許諾:“你如救我,我付你100兩金子。”漁人把商人救到岸上。商人隻給了漁人80兩金子,漁人斥責商人言而無信,商人反責漁人貪婪。漁人無言走了。後來,這商人又乘船遇險。再次遇上漁人。漁人對旁人說:“他就是那個言而無信的人。”眾漁人停船不救,商人淹死河中。這就是言而無信的後果。
恪守信義,一諾千金
所謂恪守信義,是指對許諾一定要兌現。答應了別人什麼事情,對方自然會指望著你,一旦別人發現你開的是“空頭支票”,說話不算數,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感。“空頭支票”會給人添麻煩,也會使自己名譽受損。對別人委托的事情要盡心盡力地去做,但不要許諾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美國前總統華盛頓曾說過:“一定要信守諾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他告誡人們,因承擔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為嘩眾取寵而輕諾別人,結果卻使自己不能如約履行,那是很容易失去信用的。
東漢時,汝南郡的張劭和山陽郡的範式同在京城洛陽讀書。學業結束他們分別的時候,張劭站在路口,望著長空的大雁說:“今日一別,不知何年才能見麵……”說著;流下淚來。範式拉著張劭的手,勸解道:“兄弟,不要傷悲。兩年後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會。”
落葉蕭蕭,籬菊怒放,這正是兩年後的秋天。張劭突然聽見長空一聲雁叫,牽動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語地說:“他快來了。”說完趕緊回到屋裏,對母親說:“媽媽,剛才我聽見長空雁叫,範式快來了,我們準備準備吧!”“傻孩子,山陽郡離這裏10闐多裏,範式怎麼來呢?”他媽媽不相信,搖頭歎息:“1000多裏路啊!”張劭說:“範式為人正直、誠懇、極守信用,不會不來。”老媽媽隻好說:“好好,他會來,我去打點酒。”其實,老人並不是不相信,隻是怕兒子傷心,寬慰寬慰兒子而已。
約定的日期到了,範式果然風塵仆仆地趕來了。舊友重逢,親熱異常。老媽媽激動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淚,感歎地說:“天下真有這麼講信用的朋友!”範式重信守諾的故事一直被後人傳為佳話。
講信用,守信義,是立身處世之道,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和情操,它既體現了對他人的尊敬,也表現了對自己的尊重。但是,我們反對那種“言過其實”的許諾,我們更反對“言而無信”、“背信棄義”的醜行!
講信用是忠誠的外在表現。人離不開交往,交往離不開信用。“小信成則大信立”,治國也好,理家也好,做生意也好,都需要講信用。一個講信用的。人,能夠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人們可以根據他的言論去判斷他的行為,進行正常的交往。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說話前後矛盾,做事言行不一,人們無法判斷他的行為動向,對於這種人是無法進行正常交往的,更沒有什麼魅力而言。守信是取信於人的第一要素,信任是守信的基礎,也是取信於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