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三種困局的形態,最難做到的是如何準確區分。讀者朋友們不妨在身陷困局當中經常思考比對,一旦找到自己所麵臨的困局的形態,突破困局就成功了一半了。
做一個理性的思考者
有理性的思考源自於精神的正確使用。對於身處困局中的人來說,最需要的是能夠讓頭腦做出最大限度的運轉,借著正確的判斷做出高明的決定。
每一位成功者,都具有理性的思考或有條理的思想訣竅。但這並不表示他們講話的技巧或方式高人一等,而是有更為根本的東西存在,也就是說,他們掌握了理性的思考訣竅。理性的思考源自於知識的積累和正確應用,具有這樣思維技巧的人,才能讓他的大腦最大限度地運轉,並得到理想的結果。
一個人若想突破困局,就必須學會正確的理性思考。
首先,思想有條理的人,必能判斷正確,從而做出高明的決定。例如在一個複雜的問題麵前,你若能排除無關的事物,直搗問題的核心,你就有可能攻克問題。
其次,一個思想有條理的人,能以簡明的方法,促使別人更了解自己。不論是什麼樣的機遇,一旦需要展現自己才能的時候,他們必能思路清晰、言簡意賅地傳達給大家,並能很快地付之於行動,因此也必然會獲得良好的效果。尤其在現代的社會競爭裏,能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意念的人,成功的機會一定更多。
每個人都有可能把自己訓練成為一名理性思考者。雖然學會正確思考的過程是相當複雜的,但它基本上可分成三個階段。若能仔細研究這些步驟,判斷力必能獲得相當的改善。
1.找出問題核心
朋友小趙在最近一年中被家庭入不敷出的問題搞得焦頭爛額。他在一家化工精密儀表公司做業務員,年收入約十萬元左右,妻子自他們結婚後一直做全職太太。按說家庭年收入十萬元,在北京生活也可以基本達到小康水平,不至於陷入財務困境。但他們在財務危機麵前的應對措施失當,致使他們在財務困境中越陷越深。
困境的緣由是他們一年前新添了一個小寶寶,寶寶的身體一直不大好,大病倒是沒有,小病卻是不斷。小趙一家八九千元的月收入,還了四千元房貸後的餘款幾乎全花在小孩身上。就這樣,他們家庭第一次出現了財務危機。
陷入財務危機的夫妻倆,首先想到的當然是借錢渡難關。但借錢隻能解決燃眉之急,於是他們又想到了節省開支,在孩子滿一百天後,他們把聘請的保姆辭退,這樣每月可以節省800元的工資支出。辭了保姆之後,小趙下班後要做很多家務事,上班時也常常需要請假幫妻子帶孩子去兒童醫院——而這些事,原來都是保姆可以做的。
小趙夫妻很希望迅速擺脫財務危機,但事與願違,自從辭退保姆後,小趙因為將大量的精力與時間花在家庭事務上,結果工資收入一個月比一個月少——他的收入主要來自於業務提成。一年之後,滿了周歲的孩子身體強壯了很多,基本上不生病了,但小趙此時的月收入連四千元都不到了。他們在經濟危機的困境中越陷越深。
小趙這時才如夢初醒,非常後悔當時用辭退保姆的方式來應對財務危機。他光想到“節流”,卻沒有想到自己“節”了小“流”,誤了大“流”,因為節省了月數百元的小錢,把自己每月數千元的收入也“節”掉了一大半!
小趙在身處財務困局中,並沒有找出問題的核心,導致了因小失大,結果在困局中越陷越深。
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有人因為靴子磨腳,不去找鞋匠而去看醫生,這就是不會處理問題,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去掉枝節、直搗核心是最重要的步驟了,否則,問題的本身和影子會扭成一團而理不清楚。有了問題時,就該想想這個例子,一定要把握住問題的核心。能夠找出問題的核心,並簡潔地歸納總結出來,困局就已解決一大半了。
還是回到我們前述的例子。小趙當時若將解決財務困局的重心放在“開源”而不是靠辭退保姆的簡單“節流”上,努力地工作,爭取更多的收入——或者與以往持平,其財務上的困境都不會演變到後來那麼糟糕。
2.分析全部事實
一個一等兵開著一輛帶帆布頂篷的卡車,在行軍時不慎受困於一個深深的泥坑。
正在一等兵左衝右突都無法脫離泥坑時,一隊轎車從右邊駛過。看到這輛陷入困境的卡車,車隊立即停下來,一位身著紅色佩帶的將軍從8輛汽車的頭一輛中走了出來,讓一等兵過去。
“遇到麻煩了?”
“是的,將軍先生。”
“車陷住了?”
“陷在泥坑裏,將軍先生。”
這位將軍仔細地觀察了一下,這時,他想起新頒發的一項要求加強官兵之間的戰友情的命令,於是,他決定身體力行地給大家做個榜樣。
“注意了!”他拍拍手用命令的口氣高聲叫喊著,“全體下車!軍官先生們過來!我們讓一等兵先生的卡車重新跑起來!幹活吧,先生們!”
從8輛汽車裏鑽出整整一個司令部的軍官、少校、上尉,一個個穿著整潔的軍服。他們同將軍一起埋頭猛幹起來,又推又拉,又扛又抬。就這樣幹了十多分鍾,汽車才從泥坑中出來停在道上準備上路。
我們可以想象當這些軍官穿著滿是泥汙的軍服鑽進汽車時,他們的樣子是何等的狼狽,而他們在心裏又是怎樣詛咒這道命令。將軍最後一個上車,在上車之前他洋洋自得地走到一等兵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