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透視人生困局的形態(1 / 3)

突破困局,“智取”敢為重要。思路決定出路,想到才能做到。

拿破侖·希爾說過:世界上所有的計劃、目標和成就,都是經過思考後的產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唯一能完全控製的東西,你可以用智慧或愚蠢的方式運用你的思想,但無論你如何運用它,它都會顯示出一定的力量。

戰國時候,齊威王和將軍田忌經常賽馬。他們每人都有上、中、下三等馬,比賽的時候各自從自己三等馬裏分別挑出一匹來比賽。田忌身為將軍,其馬的每個檔次當然要比貴為大王的齊威王略遜一籌,所以他一連輸了好幾次。這天,齊王又約田忌賽馬。田忌很發愁,感覺自己又要輸了。

這時候,田忌手下的門客孫臏對他說:“將軍,我有辦法讓你不輸。”對著將信將疑的田忌,孫臏耳語幾句。田忌聽了,連連點頭,臉上也露出了微笑。

又一場比賽開始了。齊王先派出自己的上等馬,孫臏讓田忌先出下等馬,齊王當然很輕易地就贏了第一場;第二場,齊王派出中等馬,這次田忌聽從孫臏的建議,派出了自己的上等馬,經過激烈的比賽後,田忌的馬贏了;最後一場,齊王剩下的下等馬和田忌的中等馬比賽,還是田忌獲勝。

這樣三場比賽下來,田忌贏了兩場輸了一場,以2:l取勝。田忌的馬不如齊王的,卻不得不與齊王比賽。在這種情形下,田忌無疑是陷入了一個困局:明知會敗但不得不做。孫臏的計謀讓田忌從田局中抽身而出,反敗為勝,全在於一個“智”字。

要突破困局,“智取”最為重要。俗話說:兩軍相逢勇者勝,兩肋相逢智者勝。身處困局,一味地蠻幹勇鬥,有時候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讓自己在困局中越發被動。

IBM的創始人湯姆·華特森有一句一字名——“THINK”(想)。這個一字箴言至今還被許多IBM高級管理人員用金屬板刻上放在辦公桌上,作為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勤於用腦。

華特森年輕時,曾在NCR當推銷員。他努力地用腳去跑,用嘴去說,但是業績一度很差。處於職業發展困局中的華特森,慢慢地體會出推銷除了靠腳和嘴外,還得靠腦。意識到這一點,他開始仔細規劃自己的推銷方案,並不斷總結自己推銷過程的成敗得失。很快,華特森就成為了NCR的推銷能手。這就是“THINK”的由來。

對於人生困局,並非如某些勵誌書上聲稱的“隻要有勇氣與決心就沒有闖不過去的關”。事實上,我們在應對困局時,還需要尊重客觀現實。在現實中,人生的困局大致可以分為如下三種形態。

1.心中的困局

對於要求過高的人來說,他們每時每刻都會處於困局當中。吃要山珍海味、穿要綾羅綢緞、住要花園洋房、坐要名貴轎車、妻要國色天香、兒要聰明伶俐、財要富可敵國……想想看,這樣的高標準在普天之下有幾人能夠達到?毫無疑問,在追求這些的過程中,必定是到處碰壁,心為形役,苦不堪言。

有些人以爭取高水準為榮,強迫自己努力達到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並且完全用成就來衡量自己的價值。結果,他們便變得極度害怕失敗。他們感到自己時時刻刻都在受到鞭策,同時又對自己已取得的成就不滿意。

一個剛出校門不到兩年的小夥子,他感覺自己的生活簡直一無是處:“連一所房子也沒有,害得我連女朋友都不敢交!”他也不想想:像他這種剛出校門的小夥子,有幾人擁有自己的房子。再說,找女朋友和房子之間的關係就真的那麼密切?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人即使擁有了房子與女友,也會認為自己身處不幸之中:房子不夠大、女友不夠漂亮……這種人一輩子都生活在困局當中,除非他懂得從“高標準”的心態中走出來。

這類存在於人心中的困局,其實是虛擬的困局。你本來未身處困局,隻是你自認為身處其中而已。

2.激勵性困局

人在躍過一道壕溝時,總會下意識地後退幾步,給自己一個卯足勁的準備動作,然後奔跑,衝刺,起跳,完成跨越。這類困局就是起這樣的作用。它告訴我們,我們正麵臨著人生的一個騰飛跨越,因此必須停下來,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調集自己全部的能量,然後蓄勢而發實現一次人生飛躍。麵對這樣的困局,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認真地對待它,而不要懼怕它,運用我們全部的智慧去迎接它。許多偉人正是看到了這類困局後的巨大成功,他們不遺餘力地去戰勝這樣的困局,並且最終贏得了人生。

3.保護性困局

由於人們思考和能力的局限性,我們常常會走上錯誤的歧途,這時,亮著紅燈的困局就是一種警示,使我們意識到前麵的危險,回到正確的道路上去。比如,臭氧層的破壞導致大自然對人類產生了報複,從中我們意識到了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於是,我們開始治理環境消除汙染,大力實施環保措施,以使我們能夠在一個和諧的環境裏健康生存。有時,身體的疾病,夫妻不和,朋友間的疏遠,也是一種這樣的困局,讓我們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在追求一種與自己的真愛相違背的東西,是不是我們正在做著一件損人又害己的事情。對於這樣的困局,我們必須認真接受它給予我們的警示,不能一意孤行;否則,最終不僅不能成功,還會導致自己的慘敗,甚至還會連累家人和朋友以及所有愛我們的人。所以,我們也可以稱這一類困局為保護性困局。

不久前媒體熱炒的楊姓女孩狂追偶像劉德華事件中,從賣房捐腎的鬧劇最終發展到父親跳海自殺的悲劇,其中的種種困局都在警示當事人不要一條路走到黑,但當事人一意孤行,最終陷入家破人亡的更大困局當中,真是可悲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