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臥薪嚐膽的勾踐(2 / 2)

勾踐不但性格能忍,而且還善工心計,他抓住了吳國君臣貪財好色的弱點,讓留在國內的大夫文種不斷地向吳王進貢一些珍禽異獸,瑰寶美女,同時還不斷給伯嚭送些賄賂。伯嚭收了越國的賄賂,不斷地在吳王夫差麵前為勾踐說情,吳王夫差對勾踐也產生了好感。勾踐這一著的確厲害,他以忍來激勵自我,同時還用計使吳王君臣縱情聲色,荒廢朝政。

後來有一個絕好的機會為勾踐回國創造了條件。吳王病了,勾踐為表忠心,在伯顛的引導下,去探視吳王,正趕上吳王大便,待吳王出恭後,勾踐嚐了嚐吳王的糞便後,便恭喜吳王,說他的病不久將會痊愈。這件事在吳王放留勾踐的態度上起了決定性作用。或許是勾踐真的懂得醫道察言觀色能看出吳王的病快好了;或許是勾踐有意恭維吳王;或許是上天垂青勾踐,總之,吳王的病真的好了,勾踐此時已徹底取得了吳王的信任,吳王見勾踐真的順從了自己就把他放了。

勾踐在這件事上所表現出來的忍辱的確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我們不排除勾踐是想盡一切辦法回國,就其這種行為的確讓人自歎弗如。縱觀這一時期勾踐的忍,是極其恭順的忍。因為勾踐很明白,這種為人奴仆的生活可能是茫茫無期,也可能近在咫尺。何也?因為這完全取決於吳王,隻要吳王高興,對自己所做的事滿意,那麼自己則有可能會提前獲得自由,所以,勾踐極盡恭順討好吳王。當然,勾踐這裏麵有陰險的成分,這是人格的問題,我們自然不提倡,但勾踐的忍卻值得後人敬佩和慨歎!

笑到最後的是強者

勾踐回國複位後,想到在吳國受的屈辱,內心燃燒著複仇的怒火。但時機並不成熟,他還必須忍耐,努力治理國家,等到兵精糧足時便一舉伐吳。於是,他取來豬的苦膽放在座位旁,或坐或臥都要仰視苦膽,每頓飯前嚐一點苦膽。他為激勵自己複仇的心願,經常自己問自己:“勾踐,你忘了會稽山的恥辱了嗎?”他還和普通人一樣參加農田耕作,讓夫人像普通婦女一樣親自紡線織布,吃粗劣的飯食,穿普通衣服,尊重賢才,虛心待賢,救貧吊喪,與老百姓同甘共苦。

身處困局,當形勢比人強時,需要堅忍不拔,忍辱負重,其終極目標是為了達到扭轉乾坤。勾踐堅韌能忍是為了滅吳興越,忍到一定程度總有爆發的一天,如果一味地忍下去,則是性格懦弱的表現。勾踐終於忍到該向吳國進攻複仇的時候了。結果正如勾踐所願,一戰便把吳軍殺得大敗。這次卑躬屈膝的不再是越王勾踐了,而是吳王夫差。夫差也想向當年勾踐向自己稱臣為奴一樣,打算投降勾踐。勾踐很可憐夫差,想答應夫差的請求,但被範蠡勸住了。最終吳國滅亡了,吳王夫差自殺身亡。當時中原的幾個大諸侯國,都處於低潮,不少小國投降了勾踐,於是勾踐儼然成了最後一代春秋霸主。勾踐終於一吐胸中20多年的屈辱晦氣,完成了複仇稱霸之偉業。

國王、奴仆、霸主把勾踐人生命運起伏的軌跡勾畫得清清楚楚,難道我們不能從中受到啟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