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梓不願看人的臉色行事,於是另找住處。等到一家人安定下來之後,他已身無分文。他抱著一線希望來到哥哥家借錢,不料哥哥竟拒絕了。萬般無奈之中,曾憲梓隻好用極低的價錢變賣了他的所有財產,一隻普通手表,一部普通相機,再找客家鄉親借了台縫紉機,由此開始了他獨立製作領帶的生涯。
曾憲梓到唐人街的布行買回便宜的泰國布,然後自己設計、自己裁、自己剪、自己縫,再用很低的價錢拿到泰國的旅遊區和唐人街上同鄉的公司裏麵去賣,以求換一點微薄的口糧,維持生計。但是因為沒有本錢,加之購入的布料也很便宜,所以能夠賺到的錢十分有限。
在此期間,曾憲梓的叔父聽說了曾憲梓和他哥哥不和,並從公司裏搬出來,生活十分貧困,就想接濟他。曾憲梓婉言拒絕了他的美意。叔父安慰曾憲梓說:“既然是這樣,你就放心地去香港發展吧。你這樣努力,將來肯定會好起來的。”
1968年初春,春節即將來臨之時,曾憲梓和家人來到了香港。正當曾憲梓為生計而愁眉不展的時候,叔父從泰國彙來10000港元。曾憲梓花了4000港元,將家收拾停當,用剩下的6000港元開始創業。曾憲梓決定從泰國進口領帶原料,在香港開設工廠,開始他製作領帶的生涯。
當初曾憲梓來香港替哥哥和叔父打理業務時,認識了香港許多領帶製作商、批發商,耳濡目染之下,他對製作領帶有了一定的認識。他逐漸掌握了對領帶用料、領帶設計、領帶製作等一係列的知識,為在香港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曾憲梓的金獅領帶廠正式開業了。由於原料在泰國,曾憲梓自己充當設計師,他畫好圖,設計好花形,然後寄給叔父,請叔父幫忙讓泰國的絲織廠織,織好後叔父再用郵包寄到香港來。
為了節約有限的資金,曾憲梓隻買了一個熨鬥、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以及一台市麵上最便宜的腳踏式縫紉機,再加上自己買來木板、角鐵自行裝嵌、焊接的裁衣板。這幾樣東西拚在一起就是他的工廠,就是他養家糊口的全部家當。
即使這樣,曾憲梓還是很嚴謹地布置他的生產車間。其中包括布料的裁剪、領帶的熨燙、包裝以及來料及成品的儲存等等,一切都有條不紊。
他每天早上6點鍾就起床,開始裁剪布料、縫製領帶的一係列工作。吃完午飯之後,曾憲梓就開始出門推銷領帶。
20世紀60年代末期,香港經濟陷入低潮。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下,人們的思想還停留在對未來、前途的擔憂上,衣著打扮並未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這種情況對以製作、出售領帶為生的曾憲梓來說可謂步履維艱。
為了生活,曾憲梓不得不忍受各種各樣的冷嘲熱諷,因為那些有錢有勢的人看不起他的種種舉動。在推銷領帶過程中,曾憲梓學到了很多東西:做買賣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做人,隻要你誠實謙虛待人,別人就不會討厭你。不要為了錢去欺騙人,要真心地對待每一個可能成為你客戶的人。堅持一直這樣做下去,肯定會取得好成績。
在外出兜售的日子裏,他雖然吃了很多苦,卻掌握了很多銷售經驗。每。到一個地方,曾憲梓就會習慣性地很有禮貌、很尊敬地問他的客戶:“老板,這些領帶買不買沒有關係,你先慢慢看看。不知道我的這些領帶對你合不合適,不過你喜歡就買,不喜歡就不買。”
這樣一來,曾憲梓每天銷售領帶的數量都能超出他的計劃,一個月勤勤懇懇做下來,就能夠積攢一些微薄的剩餘。
轉眼間曾憲梓出外推銷領帶已經半年了。在這半年的時間裏,曾憲梓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成功地製作和銷售了10000條領帶。
他開始思索該怎樣增加自己的客戶,擴大自己的銷售圈子,該怎樣為自己解決長期穩定的客源。曾憲梓想到,在衣著打扮方麵,男性跟女性不一樣。女性有款式多樣、色彩繽紛的服裝,不斷地為自己裝扮;而男性則不同,他們除了在領帶方麵為自己做一些色彩和款式方麵的變換之外,在外形服裝方麵很難有新的改觀。
所以,男性如果希望在外形上豐富起來,必然會為自己選擇一條能適合自己、真正顯示自己男性魅力的領帶。曾憲梓由此認定,在香港繁華的服裝市場中,生產和經營中高檔領帶將是一個獨具魅力的空白地帶。
事實證明,曾憲梓的決策非常正確,他生產的領帶在市場上迅速走紅,事業也因此而走上了健康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