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阿修羅”鬆下幸之助(2 / 3)

經過3個月緊張的工作,鬆下的家庭作坊終於在1917年10月中旬生產出電器插座。

接下來是產品的推銷。一連10天,鬆下的合夥創業者森田君不停地在大阪奔波,好不容易賣了100來隻,收到的現金還不到10元。彙總各電器行反饋來的意見,結論是:這種插座不好使用。

這種結論無疑暴露了產品設計的最大弱點——沒能站在客戶的立場考慮問題。鬆下最早是這樣想的:你用那種形式的插座能接通電源,那麼,我采用這種形式的插座能不能接通電源?試驗得出的結論是:能。但有沒有市場前景呢,鬆下沒考慮過這些問題,這些道理是在這次慘敗之後才悟出的。

鬥誌昂揚

從1917年7月到10月,鬆下幸之助投入了所有的創業資金,卻隻回收了不到10日元的資金。鬆下幸之助並沒有因首戰失利而絕望,相反,他還是如最初那樣鬥誌昂揚。他的下一步準備是從產品改良著手,試圖用高性能的產品改善銷售的窘境。

然而,產品的改良是需要資金的。此時的鬆下幸之助已經到了連吃飯都成問題的地步,到哪兒去籌這筆錢呢?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原先雄心勃勃的合作夥伴森田君和林伊三郎不得不為了生計,離開了鬆下幸之助的電器製作所。

鬆下幸之助會退縮嗎?不,他不會。他仍然獨自地、默默地、苦苦地支撐著他的事業。

眼看年關快到了,那一年,大阪的冬天格外冷。鬆下幸之助的改良新插座製作因資金匱乏陷於停頓,照這樣硬撐,家庭工廠在來年隻有關門這條路了。但是天無絕人之路——12月份的一天,鬆下非常意外地接到某電器商會的通知:急需1000個電風扇的底盤。對方說:“時間很緊,如果你們的產品質量良好的話,每年需要兩三萬台的批量都是有可能的。”

鬆下並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找到他這家瀕於倒閉的家庭小作坊而下訂單的。在第二次改良插座之際,他曾去過一些電器行做市場調查,也為第二次產品的銷售事先聯絡感情。鬆下隻是介紹他準備推出的新型插座,壓根沒談及過電風扇底盤。

電風扇底盤是由川北電器行訂購的。他們原來用的底盤是用陶器製作的,既笨重,又容易破損,於是,才想到改用合成樹脂。他們挑選了好幾家製造商,最後才確定為鬆下的這家家庭工廠。這是因為他們認為鬆下生產的插座不好使用,但作為原料的合成樹脂本身卻沒有問題;鬆下的家庭工廠沒有正規產品,因此會全力以赴地製作電風扇底盤。為此,他們還暗地裏來探視考察過。那時候,大阪的電器製造廠家大都小打小鬧,不過鬆下的小作坊還不算特別寒磣。

鬆下馬上把改良插座的計劃擱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底盤製作中。妻子井植梅之作出重大犧牲,把陪嫁首飾押到典當鋪去。鬆下憑著這點珍貴而又可憐的資金,找模具廠訂做模具。一連7天,鬆下都蹲在模具廠一個勁地親自監督模具的製作。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生意,如果耽誤了,以後就不會有第二次。模具做好後,壓製了六個樣品送往川北電器行鑒定,他們說:可以,請立即投入批量生產,12月底先交1000隻。如果好,緊接著再訂購四五千隻不成問題。

鬆下帶著內弟井植歲男投入製造,披星戴月。當時的設備隻有壓型機和煮鍋。歲男剛剛15歲,個子特別矮小,力氣也小,因此,壓型全由鬆下一人擔當。當時的壓型機還沒有配動力,全靠手工,這可是件笨重的體力活,對體弱的鬆下來說,實在是勉為其難。鬆下一心為趕時間出產品,並不覺得十分苦。歲男負責將成品擦亮,鬆下調料時他蹲在地上燒火。整個車間煙霧彌漫,刺鼻且有毒的柏油氣味熏得人眼淚鼻涕淋漓俱下。

每天的進度是100隻,不到月底,終於把1000隻訂貨交清。電器行的職員滿意地說:“不錯不錯,川北老板一定會很高興,我們會再給業務讓你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