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阿修羅”鬆下幸之助(3 / 3)

鬆下收到160.元現金,除去模具材料等費用,大約足足賺了80元錢。這,是鬆下家庭工廠第一次盈利,喜悅之情,難以言表。

鬆下幸之助在一次演講中談到“永遠不要絕望”這一話題時,有一位年輕的聽眾問到如果做不到怎麼辦。鬆下幸之助斬釘截鐵地回答:“如果做不到的話,那就抱著絕望的心情去努力工作。”

1945年8月15日,日本五條件投降,戰爭結束了。第二天,鬆下幸之助把全公司幹部都集合在禮堂,宣布立即由軍需生產轉變為民生必需品的生產方針。但駐軍總部陸續發表了戰後處理與民主化的政策,基於這些政策,日本的政治經濟和人民生活,受到了動搖。鬆下電器在一紙命令之下,不得不停止生產民生必需品的計劃。鬆下幸之助不再保持沉默,立刻命令幹部,向有關單位提出強烈抗議。經過再三說明,終於在9月14日核準收音機生產,其他產品也陸續得到準許。到了10月間,整個工廠已經完成了生產準備。

1945年11月,開始戰後第一次銷售收音機、電爐等產品。由於這一段時間的人事費用及轉變生產所需費用的增加,銷售額一個月不到100萬日元,借入的款項已達2億日元以上。每個月光是利息,就得負擔80萬日元以上。設備不足、原料供應困難,引起效率低下。種種惡劣條件加在一起,使得生產無法如期進行。然而,鬆下幸之助深信經營將會好轉。這次困難,完全是經濟混亂的緣故,受影響的並非隻有鬆下一家,隻要全體員工同心協力,必然能打開一條光明大道。

當時有不少工會采取破壞性行動,但鬆下電器公司的融洽勞資關係,從未因此而喪失相互間的了解與協調;因而能在社會經濟混亂的時代,一麵提高勞動條件,一麵為擁護鬆下電器的發展基礎,合作無間。然而由於薪水不斷調整,產品卻被控製在公定價格之內,因此鬆下電器生產的產品愈多,辭職的員工愈增加,局麵非常艱苦。

1946年3月,鬆下電器被盟軍總部指定為“財閥”,一切和鬆下電器及其子公司有關的資產,全都被凍結了。鬆下幸之助認為這項指定莫名其妙。鬆下幸之助並不是財閥,他擁有股份的公司在戰爭期間雖多至30家,但就規模而言,把這些子公司全部加起來,還不及其他財閥的一家子公司。鬆下電器公司,是鬆下幸之助這一代白手起家建立起來的,不過二十多年的曆史,等於通常一家電器廠擴大而已,跟現在財閥而且經過好幾代的情形不同。平時的營業項目,屬於和平用途的家電產品,過去在軍方的要求下參加軍需工業,但也為此舉債,成了戰爭受害人,被指定為財閥完全錯誤,必須加以糾正。以後4年,鬆下幸之助去東京駐軍總部共50多次,不斷提出抗議。

在他的堅持下,終於在1949年底獲得“財閥”的解除令。至於限製公司的指令,也在1950年解除,鬆下電器終於能夠自由地展開企業活動了。

1948年1月,鬆下電器又遭遇到另一個新的危機。為了抑製戰後嚴重的不景氣,政府從1948年春天起,開始緊縮金融,因此物價上升的趨勢緩和了許多。然而產業界卻遭到了嚴重的資金困難,企業紛紛倒閉。鬆下電器在1946年初的每月銷售金額,為370萬日元,到了1947年,已經增長到每月1億日元。但進入1948年之後,增長就開始緩慢下來了。當年秋季,資本金僅有4630萬日元的鬆下電器,借款已高達4億日元,而且還有3億日元的未付支票、未付款項,使得員工薪水,不得不從10月份起分期付款了。在這期間,鬆下幸之助從銀行融資貸款3億日元,希望謀求改善。由於產品預期漲價比原來預定晚了很多,好不容易借出來的資金,為彌補一時之急,幾乎都用光了。第二年的情況更加惡化了,鬆下幸之助發表了重建經營的根本方針,也就是進行工廠的整頓,僅留下一些優良產品,采取集中生產的方式,以減低成本,再加強促銷,才將局勢扭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