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送楊少府貶郴州(1 / 1)

明到衡山與洞庭,若為秋月聽猿聲?

愁看北渚三湘近,惡說南風五兩輕。

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裏出湓城。

長沙不久留才子,賈誼何須吊屈平!

【注釋】

楊少府:生平不詳。少府,見《酬張少府》注。郴州:今湖南郴州。明:明日。衡山:又稱南嶽,在今湖南衡陽。洞庭:即洞庭湖,位於湖北、湖南之間的長江中段荊江南岸。若為:怎堪。

北渚:北麵的水崖,此處蓋指湘水中的沙洲。三湘:見《漢江臨眺》注。五兩:見《送宇文太守赴宣城》注。青草瘴:指嶺南春夏之交時所生的瘴氣。夏口:古城名,故址在今湖北武漢黃鵠山上。湓城:古城名,在今江西九江,唐時稱為潯陽。賈誼:西漢洛陽人,漢文帝時因有才華欲被重用,為大臣所忌,被貶長沙王太傅,過湘水作《吊屈原賦》以自傷。屈原:名平,戰國時楚國大夫。被讒放逐,作《離騷》,後投水汨羅江。

【評析】

送別被貶友人,詩人雖不平滿腹,卻軟語安慰,用意忠厚,偶露憤慨,也能深婉屈曲。首二句不作應酬鋪墊,直筆探入友人到郴州之事,真有“勾魂攝魄之筆”(金聖歎《聖歎外書》),哀婉憂憤。次聯回筆寫征程,不說惜別之情和路途之苦,反說南風可惡,巧妙委曲,神韻天成。後二聯筆意宕開,遙想明年友人再獲起用,乘船歸京,用語肯定,快意淋漓。全詩凡七用地名,卻錯落自然,毫不滯澀。尾聯反用典故,與李白“聖主恩深漢文帝,憐君不遣到長沙”(《巴陵贈賈舍人》)命意相同。“不久”“何須”虛字傳情,用意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