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蝗蟲的防與養(3 / 3)

相反,多雨和陰濕環境對蝗蟲的繁衍有許多不利影響。蝗蟲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會延遲蝗蟲生長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陰濕的環境還會使蝗蟲流行疾病,而且雨雪還能直接殺滅蝗蟲卵。另外,蛙類等天敵增加,也會增加蝗蟲的死亡率。

交尾後的雌蝗蟲把產卵管插入10cm深的土中,再產下約50粒的卵。

產卵時,雌蟲會分泌白色的物質形成圓筒形栓狀物,然後再把卵粒產下。

這是已發育19天的卵;在24℃左右,蝗蟲的卵約21天即可孵化。孵化的若蟲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時其外形和成蟲很像,隻是沒有翅,體色較淡。幼蟲在最初的一、二齡長得更像成蟲但頭部和身體不成比例。到了三齡長出翅芽,這是四齡翅芽已很明顯了。五齡時若蟲已將老熟再取食數日就會爬到植物上,身體懸垂而下,靜待一段時間,成蟲即羽化而出。(形態及生活習性):蝗蟲的成蟲及幼蟲均能以其發達的咀嚼式口器嚼食植物的莖、葉。

成蟲的後腳腿節具有一列相當於彈器的乳頭狀突起,前翅徑脈基部有相當於弦器的粗脈,二者摩擦時,振動翅的震區便可發出聲音,這就是它們的發音器。蝗蟲的聽器也很特別,位於腹部第一節的側方。

防治方法

⒈農業防治

⑴興修水利,做到旱澇無災。

⑵做到大麵積荒灘墾荒種植,改變蝗蟲的棲息環境,減少發生基地的麵積。

⑶植樹造林,改變蝗區小氣候,減少飛蝗產卵繁殖的適生場所。

⑷提高耕作和栽培技術,達到控製蝗卵的作用,因地製宜,改變作物的布局,減少蝗害。

⒉生物防治

⑴在蝗災區,使用高效低毒的農業和生物農藥,保護蝗區的捕食性天敵。

⑵大麵積施用微孢子蟲。

養蝗蟲的注意事項

一、養殖蝗蟲種源的選擇和鑒定

確定蝗蟲種類的方法有:⑴谘詢蝗蟲分類專家。⑵查閱蝗蟲檢索表或圖譜。⑶谘詢有經驗的蝗蟲養殖戶。⑷把蝗種寄送給客戶鑒定審查等。

常見的養殖蝗蟲種類有:東亞飛蝗、棉蝗、中華稻蝗、中華蚱蜢等。這些品種各有優缺點,要綜合考慮其生長周期、代數、味道、食料、個頭大小以及客戶所需品種等因素,並結合當地的氣候、食料來源等情況選擇養殖品種。

二、蝗蟲養殖棚的建造

棚的麵積視蝗蟲的數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養300隻左右的成蟲。利用自然條件養殖飛蝗,棚的建造必須在4月底前完工,因為北方蝗卵一般在5月就可以孵化。

三、若蟲期管理

⑴蝗蝻取食量很小,且喜歡取食鮮嫩植物,此期蝗蟲非常纖弱,應注意防雨,以防淹死蝗蝻。⑵溫度最好控製在25-30℃,光照在12小時以上,濕度保持15%左右,這種條件下蝗蟲最活躍,喜食,有利於生長。⑶三齡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時要保證棚內有充足的食物,否則影響其正常生長,還會出現自相殘殺的現象。⑷保持棚內幹淨,1-2天清棚一次,以防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