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1 / 2)

習近平總書記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祖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火熱進程,為一切有誌於創新創造、幹一番事業的人們提供了廣闊舞台。”“要積極投身創新創造實踐,有敢為人先的銳氣,有上下求索的執著,得風氣之先、開風氣之先,力爭有所突破、有所發展、有所建樹”。廣大共產黨員隻要在創新上下功夫,才能創造非凡的業績。在創新上下功夫,是共產黨員牢記第一身份和第一職責的必然要求。

黨員幹部要成為創新的模範。改革創新已成為時代精神的最強音,是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也是我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的法寶。黨員幹部要帶頭創新,不拘於陳規舊製,主動把新知識應用於實踐,用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方法解決社會難題、應對風險挑戰、促進科學發展。

包起帆:工人發明家

包起帆,黨的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4次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家特殊津貼。他致力於港口裝卸工具的發明創造20多年,開發了新型抓鬥係列共140多種。21次獲得日內瓦、巴黎、匹茲堡、布魯塞爾、北京等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3次獲得國家發明獎,3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7次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申請或已授權的國家專利達到50多項。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同年榮獲世界工程界的“諾貝爾獎”——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阿西布·薩巴格優秀工程建設獎”,這是我國工程界首次獲此殊榮。包起帆是一名從碼頭工人成長起來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在港口生產一線從事物流工程的研發工作。包起帆是上海最早獲得國家級專家津貼的技術人員,在拿津貼的第一個月開始,他就把津貼全部送給企業困難職工。從1981年取得革新成果開始,他就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不管國家級的、省部級的,還是局級的,獎金的絕大部分要分給團隊同誌,屬於他個人的獎金要全部送給企業傷殘、困難職工。這條自立的規矩,他已整整堅持了25年。去年他又獲得了全國職工技術創新一等獎,20萬元獎金,18萬分給了同事們,2萬送給了兩名癱瘓在家的老職工,自己一分錢也沒拿。

從工人發明家“抓鬥大王”到集裝箱電子標簽係統國際標準的編製者,包起帆立足崗位,勇於創新,從一名碼頭工人走上了世界工程技術的最高領獎台,讓世界對中國創造豎起大拇指。“抓鬥大王”的稱號讓人們認識了包起帆,30多年來,他沒有躺在曆史的功勞簿上,而是將創新作為工作的原動力,不斷取得突破。“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們工人應該有所作為。”包起帆說,“我當工人的時候,是以‘老大粗’為榮,比誰汗流得多、大包扛得多。如今,這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盡管艱苦創業的精神還是需要的,但更需要智慧,更需要創造性的勞動。”

2006年5月,包起帆的發明項目在巴黎國際發明展覽會上一舉獲得4項金獎,他也成為該展會舉辦105年來一次獲得金獎最多的人。巴黎國際發明展覽會評委會主席在參觀了包起帆的發明——“集裝箱電子標簽係統”後讚歎道:“這將是一場改變人們運輸方式的革命!”

有了技術創新還不夠,掌控了標準,才能掌握行業話語權,包起帆在這方麵幫助中國實現了“零”的突破。2009年5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通過投票表決,正式任命由包起帆負責領導由9個國家專家組成的工作組編寫集裝箱電子標簽國際標準。2010年7月1日作為國際可公開提供的規範該標準在日內瓦總部由ISO正式發布,這標誌著中國物流和物聯網領域在獲準製定國際標準方麵擔綱主角。進入新世紀,碼頭發展的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成為趨勢。為了適應港口發展的需要,包起帆帶領研發團隊實現了港口從傳統裝卸功能向現代物流服務業的轉型:上海羅涇散雜貨碼頭實現了一條岸線同時供公共碼頭、鋼廠和電廠灰場共用,做到無縫隙物流配送。由此,包起帆獲得了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在科威特頒發的2009年“阿西布·薩巴格優秀工程建設獎”。包起帆和他的同事們還以敏捷物流係統設計、物流係統監控與決策分析為主要技術手段,創新了具備汽車分撥、零部件配送、一站式增值服務等滾裝物流服務新模式,構建的汽車滾裝碼頭營運與物流一體化信息服務平台實現了汽車滾裝碼頭(外高橋六期)從單一的裝卸功能向客戶定製化增值服務延伸,成為我國首個最具規模的汽車物流港區。憑借持續創新、不斷突破,包起帆成為中國工人發明家的一麵旗幟。如今,他希望有更多的“包起帆”為國家經濟轉型發展作出貢獻。“我相信,‘包起帆’能夠被複製。你可以沒有學曆、沒有資曆、沒有背景,現在還從事著平凡的勞動,但隻要努力學習、敬崗愛業、用心做事,就能夠在創新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包起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