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少一物少一念,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多(1)(1 / 3)

1我們需要的土地有多大

著名作家劉墉對人類的貪婪本性看到了極致:“旅客車廂內擁擠不堪,無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一塊立足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能有一個座位就好了;直到有了臥鋪的人還會想:這臥鋪要是一個單獨包廂就好了……”世間之人,大多如乘客一樣。

人不可能一點欲望都沒有,但人卻不能隻有欲望,關鍵的是要做到欲望的平衡與理智的選擇。所謂的“無欲則剛”中的“無欲”,隻是指人要有適度的、可以滿足自身基本利益的欲望,切不可無節製,而並不是指真正意義上的無欲。荀子就說過:“人生而有欲。”如果過分縱欲而毫無節製,那必將是作繭自縛。

有個農夫,每天早出晚歸地耕種一小片貧瘠的土地,但收成很少。一位天使可憐農夫的境遇,就對農夫說,隻要你能不斷往前跑,跑過的所有地方,不管多大,那些土地就全部歸你所有。

於是,農夫興奮地向前跑,一直跑,跑累了,想停下來休息,然而,一想到家裏的妻子、兒女,都需要更大的土地來耕作、來賺錢,所以,他又拚命地再往前跑!真的累了,農夫上氣不接下氣,實在跑不動了!可是,農夫又想到將來年紀大,可能乏人照顧、需要錢,就再打起精神,不顧氣喘不已的身子,再奮力向前跑! 最後,他體力不支,咚地倒在地上。

人們要學會合理地控製自己的欲望,才能夠生活幸福。如果貪得無厭,陪伴自己的將隻有痛苦,因為,貪欲與痛苦是成正比的。美國耶魯大學一位博士生曾經極有見識地寫道:“人類未來的希望不在於財富的增加,而在於欲望的減少。” 欲壑難填。填的過程正是挖掘墳墓的過程,而放棄對欲望的無止境的追求,正是心靈充足的體現。在欲望的誘惑麵前,能夠放棄的人就是最堅強的人。

以前,有兄弟倆,他們自幼失去了父母,相依為命,家境十分貧寒。他們倆終日以打柴為生,生活十分辛苦。即便這樣,兄弟倆也從來沒有抱怨過,他們起早貪黑,一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而且,哥哥照顧弟弟,弟弟心疼哥哥,生活雖然艱苦點,但日子過得還算舒心。

觀音菩薩得知了他們二人的情況,為他們的親情所感動,決心下界去幫他們一把。清晨時分,菩薩來到了兄弟倆的夢中,對他們說:“遠方有一座太陽山,山上撒滿了金光燦燦的金子,你們可以前去拾取。不過路途非常艱險,你們可要小心!並且,太陽山溫度很高,你們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下山,否則,就會被燒死在上邊。”說完,菩薩就不見了。

兄弟二人從睡夢中醒來,非常興奮。他們商量了一下,便起程去了太陽山。

兄弟倆來到太陽山一看,漫山遍野都是黃金,金光燦燦的,照得人睜不開眼。弟弟一臉的興奮,望著這些黃金不住地笑,而哥哥卻隻是淡淡地笑。

哥哥從山上撿了一塊黃金,裝在了口袋裏,下山去了。弟弟撿了一塊又一塊,就是不肯罷手。不一會兒整個袋子都裝滿了,弟弟還是不肯住手。此時,太陽快出來了,可是弟弟卻仍在不停地撿。

一會兒,太陽真的出來了,山上的溫度也在漸漸地升高。這時,弟弟才慌了神,急忙背著黃金往回跑。無奈金子太重,壓得他步履蹣跚,根本就跑不快。太陽越升越高,弟弟終於倒了下去,被曬死在了太陽山上。

哥哥回家後,用撿到的那塊金子當本錢,做起了生意,後來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富翁。弟弟卻永遠留在了太陽山。

人類總是很難快樂,因為有那麼多沒有滿足的欲望。於是,這種不斷攀升的欲望,促使我們努力去工作、去賺錢,於是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錢越來越多,可是我們並沒有越來越快樂。

生命的價值在於奮鬥,人生的經驗在於積累。我們不要祈求太多,隻要一點點就足夠了。祈求太多,生命就顯得過於沉重,你也會感到你的人生缺少遺憾而懶於追求,從而覺得生活好似是一種負累。懂得知足的人一般都是比較超脫的,他們的臉上總是掛著滿足的笑容。隻有懂得知足的人,才能掌握幸福的真正意義。

2少一分物欲,多一分安寧

人人都有欲望,都想過美滿幸福的日子,都希求豐衣足食,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對於物質和金錢的求取,也不要過於貪婪。因為得與失是互為辯證的,在得到的同時,相應的也會失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不要去奢求那些遙不可及的或者根本不屬於你的,才是生活幸福的真諦。

我國古代南朝的中書令王僧達,從小聰明伶俐,但卻養成了不知檢點的毛病。孝武帝即位時,他被提拔為仆射,位居孝武帝的兩個心腹大臣之上。王僧達也因此更加自負,以為自己在當朝大臣中,無人能及。他在朝時間不長,就開始覬覦宰相的位置,並時時流露出這一情緒。誰知,事與願違。就在他躊躇滿誌之時,卻被降職為護軍。此時,他並沒有醒悟,仍惦記著做官,並多次請求到外地任職。這又惹怒了皇上,他被再次削職。這回,他終於惱羞成怒,對朝政看不順眼。所上奏折,言辭激昂,終於被人誣告為串通謀反而被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