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為什麼我們會在無心之中得罪人(3)(1 / 3)

但是,我們之中又有多少人不會或者不願與他人分享,麵對自己取得的成績,總認為將它分給別人是一件痛苦的事,拿到了一點功勞,恨不得讓全世界眼紅。其實這就是理解錯了成功的真諦了。

成功固然是每個人一生夢寐以求的事,但是如果我們總是自己一個人麵對成功,那成功恐怕也沒有多少意義了吧?因為那時內心的孤寂會讓我們覺得自己並沒有成功。況且如果我們不會分享的話,那成功是不會長留我們身邊的。

十年前,北京中關村曾有一位成功的創業者。這位創業者當時在中關村做產品供求信息。當年的中關村做這一行的人還很少,因而這位創業者的收入非常可觀,在很短時間內就買了車,買了房。可是他對自己的員工卻很摳門,能少給一分,絕不多給一分,他管這個叫低成本運作。結果由於他不想將蛋糕分給他人吃的低成本運作,使得他的公司成了流水營。員工們隻要學到了經驗,就立馬跳槽到別的待遇更好的公司去。這樣下來,短短十年間他的公司已經整整換了六茬員工了;而這位創業者也從最開始的中關村中心寫字樓搬到了周邊寒酸的小門臉裏。

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動物,在生活中需要不斷交往。隻有我們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長,相互之間進行交換,才能保證人類社會的正常運行。而交換就應該建立在互尊、互助的基礎上。簡而言之,人類需要一種分享的精神,才能讓彼此更好地生存下去,並保持社會的和諧和進步。

翻開史書,我們不難發現,分享精神在人類早期的原始社會表現得最徹底。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猿人由十幾甚至幾十個個體組成,他們過著群居生活,既是社會組織,也是基本的社會單位。那時,在群體裏麵盛行的是互助協作、共同分享的思想。因為生產力很低,加之每個部落的成員數目很有限,人們隻有通過互助協作、共同分享才能逃避猛獸追殺,以及饑餓煎熬,在恩威莫測的大自然麵前生存下來。

因此可以說,人類的立足點就是建立在分享的基礎上的。試想,如果一個原始人打到了一隻獵物,隻躲起來自己食用,而不是分給其他的部眾,那人類恐怕在還沒有學會使用火之前就滅絕了。而今天分享精神又成為了社會精英們的立業之本,懂得跟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就和榮耀成為了成功人士普遍的優良品質。

日本的動畫作品擁有世界第一的高水平。我們都知道著名動漫大師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長篇動畫電影獎。但一般人恐怕都不知道製造這部動畫所用畫具的公司。這家製造動畫工具的公司名為Nicker,位於東京練馬區,生產動畫界90%的工具。這家公司的規模在業界排名第18名,但是所有的畫具都是手工製造,因此才能呈現出纖細的色彩。所以,當宮崎駿在領取獎項的時候,他才會由衷地說出感謝那些在幕後默默地貢獻的公司員工們。

我們都熟悉的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一個章節是司馬昭命鍾會與鄧艾入川征蜀,結果二人急於爭功。先是鄧艾采取冒險的行動,由羊腸小道殺入成都,俘獲劉禪,本應該是領消滅蜀國的首功;鍾會卻說,如果不是我在劍閣擋住了薑維的蜀軍主力,你哪裏占到這個便宜?二人互相告發對方謀反,互相傾軋,最終雙雙死於非命。

分享精神是一種文明,也是一種需要。當我們為獲得榮耀取得成功而欣喜若狂時,不要忘了周圍那些為了我們成功而默默支持我們的人。對於他們,我們不妨拿出我們成功的20%送給他們,讓他們一起分享我們成功的喜悅。

分享於我們而言,就猶如空氣和水一樣重要。它不可遷移,亦無法掠奪,但它卻能締造人們理想中的天堂。唯有懂得分享,才能讓人們彼此扶持,互相關懷,讓人類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人際關係的死穴:開玩笑太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