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計取罪證(1 / 1)

事情正如辛次膺所料,湯思退接了聖旨,好似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前時,他讓金人出重兵協迫皇上割讓疆土,昨日金人送來密信,說按他的要求準備南攻。沒想到皇上讓自己去前敵督軍。抗旨不遵,其罪非輕,但若真去督軍抗金,金人定會惱怒。他正想派人去金邦送信解釋,家人來報:知閤門事龍大淵求見。

聽說龍大淵來了,湯思退眼前一亮。龍大淵是秦檜的表侄,當初曾來往於他與秦檜府上傳話遞書。秦檜死後,龍大淵依附了他。去年,他為龍大淵謀了知閤門事這個從五品官職,龍大淵對他感激涕零。湯思退知道龍大淵心眼活絡,去金邦送信,龍大淵是最合適的人。

湯思退雖未講出去金邦送信的意圖,但從他再三叮囑要“喬裝”、“絕密”的話中,龍大淵也猜出幾分。他信誓旦旦地答應下來,立即動身北行了。

楚州(今江蘇淮安)如今是宋、金兩國的交界。兵荒馬亂的時候,運河上來往的船隻很少。龍大淵出了宋軍關卡,在宋、金之間的十裏運河上,剛行了水路的一半,卻被停泊在岸邊的一條烏蓬小船截住了去路。

烏蓬小船的船艙裏鑽出幾個金兵,他們用撓鉤搭住龍大淵的船盤問起來。龍大淵見金兵阻路,忙陪著笑臉說:“我是宋朝特使,有密信送給貴軍大帥,請放行。”說著,慢慢從懷中掏出湯思退的信來。金兵一個小頭目伸手接了信,說聲“稍候”就轉身進了船倉。一會兒,他從倉中出來說:“小船泊於岸邊等候,信使請過船來,我等送你去見大帥。”龍大淵點頭哈腰答應著,取了隨身帶的包裹正想過船來,忽見北麵如飛般地開來一隻金兵巡河大船。

巡河大船上的金兵大聲吆喝著盤問,一位老者從烏蓬小船的船艙裏走出,手持腰牌向大船上的金兵揚了揚,高聲說:“我等奉大帥密令,在此迎接客人,請各自方便吧。”巡河船上的金兵看見腰牌,放鬆了戒備。誰知龍大淵大呼一聲“辛次膺”,一把奪去撓鉤,回船就走。烏蓬小船上的金兵不等吩咐,開船就追。

原來辛次膺設計要賺湯思退。他選了陳康伯府中的總管陳豐當助手,又從陳康伯和王祚府中選了幾個會說北方話的家丁扮成金兵模樣,早早地守在運河上。辛次膺原打算先看了湯思退的信,認準罪證後,再捉住送信使者,然後悄悄回京。有了書證、人證,也好彈劾湯思退。不料,金兵巡河船來此盤查,讓湯思退的信使認出了自己。他知道,今日若讓湯思退的信使逃進宋軍關卡,少了人證事小,自己回京之路被堵住,可就耽誤大事了。

追了一箭之地,眼看趕上龍大淵的小船,忽然,一隻宋軍的巡河船從南駛來。龍大淵見船頭站著的是湯思退的兒子,大喊著說:“湯公子,辛次膺反了,快捉住他。”原來湯思退擔心龍大淵送信途中有意外,又派他兒子調了一艘巡河船隨來。聽了龍大淵的話,湯思退的兒子大吃一驚,急忙催船來捉辛次膺。

辛次膺見大船衝過來,忙吩咐小船掉頭快逃。就在小船調頭的工夫,宋軍的巡河船已到眼前,幾把撓鉤一齊伸過來。小船上的人一麵撥打撓鉤,一麵拚命搖船。就在這危急關頭,辛次膺看到不遠處金兵的巡河船,忙舉起腰牌,用北地話呼救起來。

巡河金兵曾看過辛次膺的腰牌,他們見宋軍巡河船要捉本國的小船,立即氣勢洶洶地衝過來,宋軍士兵略一遲疑,辛次膺的小船從金兵巡河船旁衝了過去。

借兩國巡河船交涉的工夫,辛次膺指揮小船衝進西岸一條小河,眾人輪流劃槳,看著離運河遠了,才放下心來。

船行了一夜,天亮時,已到了洪澤湖邊。辛次膺讓眾人近前,低聲說:“我們雖然獲得了湯思退的賣國罪證,但回京的路定被湯思退封鎖。人多一塊走風險太大,還是換了衣服,分頭回京吧。”隨後,他將所帶銀兩分給大家。自己裝扮成一個客商模樣,僅讓陳豐一人跟隨。看著眾人離去,二人才向附近一個小鎮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