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另一位去奧地利留學的朋友歸國時也說過類似的情況,隻不過電視換成了報紙。
在維也納的街頭,到處都是無人售報攤,許多華人覺著有便宜可占,便經常拿了報紙不給錢。久而久之,當地人便撤去了華人居住區的這些報攤。他苦笑著說:這比抽中國人的耳光還難受,我們是窮,可也不能這樣啊!
人窮誌短,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在不顧尊嚴體麵去占些小便宜時也常這樣自我解嘲。他們認為:窮是原因,誌短才是結果,也是可以被原諒的。
錯啦,我的朋友,我的同胞!你知道這種想法、這種小便宜會讓我們付出多大代價嗎?會給你致富、進入上流社會帶來多少困難嗎?你的這些苟且行為會給主流社會留下什麼樣的印象,他們會輕易給你機會。會輕易接納你嗎?惡性循環,你的“誌短”必定使你再窮下去,再落後下去!
每個人做事都追求效率,追求低投入高產出,一個單位、一個社會也是如此。而整個社會的高效率來自於健全的秩序、公平的交易原則、完善的動作體係等,這樣整個社會的管理成本、交易成本才有可能降低,整個係統得以高效地運轉,那麼相應地也就提高了單個人作為個體的效率。
如果我們放任自己占些小便宜,不去遵守這些遊戲規則,就會拖累整個機製的運轉效率,損壞這種公平與信任,從而也給自己設置起種種障礙,自己的效率也低下來。因為政府必然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限製、防止、製約各種“誌短”行為,增加的每一個環節,都意味著個人與社會的效率降低。
再比如說,美國紐約的地鐵無人檢票,是因為大家都自覺地在入口處讓電腦查票,又方便又快捷。如果逃票的人多了。那麼,就得重新設置檢票員,仔細查你的票,你也不方便,政府又增加不必要的開支。
再如收有線電視費,如果“誌短”的人多了,那麼要麼是大家都不要看,要麼是增加收費人員,仔細檢查收費;無人售報也是一樣,要麼取消,要麼派人來售報。
隻要你睜開眼睛,豎起耳朵,就會看到、聽到類似的例子太多了。因為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那麼就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你想占點小便宜而損害他人的利益,他也窮也“誌短”一回,又損害別人,最後就是誰也別想先進,誰也別想有麵子。政府和社會組織不得已增加大量的運營成本,防賊似的盯住每個人,使他們該做的事也做不好。要知道,政府花的也是你的錢,有線公司也好,報社也好,地鐵公司也好,成本的增加還是會轉嫁到你的頭上來。
是否可以這麼說,人窮可能誌短,但誌短必定使你貧窮,所以說,人雖然窮點,誌卻不能短。
渴望自己成為一個天才
無論是處什麼樣的環境中,人都有這樣一個渴望——渴望自己成為天才。天才就意味著巨大的創造、貢獻和成功,也意味著更多的幸福、快樂和富足,還意味著最高的價值、尊敬和讚美。
其實,每一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都是為天才而生,為成功而活。大自然給我們每一個人都賜予了天才的潛能。魯迅對於天才有一句名言:“天才人物呱呱墜地的第一聲啼哭與平常嬰兒一樣,隻是哭聲,決不是一首好詩。”天才和俗人、偉大和平凡,都是赤裸裸降臨紅塵,並無本質的區別。隻是孩子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由於外部環境的優劣,內在心態的修煉和智力訓練的強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天才的潛能釋放的強弱。
有許多人就是遭受外界太多的批評、打擊和挫折,於是奮發向上的熱情、欲望被“自我設限”壓製封殺,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與激勵,即對人生之路惶恐不安,又對碌碌無為習以為常,喪失了信心和勇氣,逐漸養成了憂慮、狹隘、自卑,不思進取,不敢拚搏的精神麵貌。
有一個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
有一天,一位女士上街購物,把4歲的孩子單獨留在家中。返回時,在住宅樓附近碰到熟人,就停下來說話。突然,她發現自家12樓的窗子開著,孩子爬在窗台上正向媽媽招手——她還不及驚叫,孩子已經失足掉了下來——她丟下手中的東西,不顧一切地向孩子奔去(請注意:他穿的是筒狀裙子和高跟鞋)就在孩子快落地的瞬間,她接住了孩子。事後,人們作過一次模擬實驗:從12樓窗口扔下一個枕頭,讓最優秀的消防隊員從相同距離飛身來救,試驗了很多次,始終還差很遠。
潛力也叫潛能,就是人可能發揮出來的最大能力。據資料分析,人的潛能開發幾乎是無窮無盡的。著名的心理學家奧托指出:“一個人所發揮的能力,隻占他全部能力的4%。”
據說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其潛能的發揮也還不到10%。潛能的開發程度,決定了一個天才發揮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天才學”也說是一門有關潛能開發、應用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