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客方,要表現出舍不得離開的意思,也要通過一些身體語言來完成。關於這一點,日本有位身體語言學者作了專門研究。他在其著作《如何運用身體語言》中,首先分析了日本政界人士離開會場的鏡頭。他說,政界人士召開記者招待會時,電視台總會從頭到尾作完整的實況轉播,仔細觀察會中的情形,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發表意見和發表會上的政界人士,簡直判若兩人,這很可能因為鬆懈下來之後,呈現出真實麵目的關係。
報紙上曾刊出日本竹下新總理在召開記者招待會之後的照片,他用毛巾擦試著臉上的汗水,表情像是鬆了一口氣似的,狀至疲憊,其離去的背景更令人有此感覺。因此他說,與某人會麵結束後,告辭時離開現場的動作,常會意外地讓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對於背後注視的眼光不可掉以輕心。具體做法,他提出了五點。
1.告辭時應表現出依依不舍的樣子
離去時切不可以“總算結束了”。的心情,草草地離開現象,匆忙地離開會場會使人覺得你想盡速地逃離現場,應該刻意地將動作放慢,表現出依依不舍的樣子,方能博取對方的好感。
2.告辭時靠近對方
在遠方打招呼地說:“凡事拜托了!”和在對方的身旁說這些話,效果差距相當大。從說話的地方移動縮短和對方的距離,如在客廳的人口處,即使用身體靠近對方也是極自然的。
3.應說出對方的名字或說“我們”
當你起身告辭時,與其說“請多幫忙!”也不如說“那麼,林先生!就請多幫忙了!”來得具有效果。另外,說“再來考慮一下”也不如“我們再來考慮一下”容易獲得好感。
4.告辭時應抬頭挺胸
關於告辭的動作應與初見麵時相反,初見麵時應謙虛地彎腰致敬。如果告辭時也采取相同的姿勢,容易予人一種喪家之犬的感覺。應該以開朗明快的態度離開。
5.以握手等方式接觸對方的身體
如果可能的話,告辭時不妨一邊說話一邊碰觸對方的身體,用手肘碰觸效果也極佳,同輩或晚輩之間可常利用這種方式。
加拿大有一家清潔公司在結束清潔工作後,在住戶的馬桶上留下一朵薔薇,以示謝意。此舉不但幽默且令人留下美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