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懂得寬容的領導者成大事(1 / 2)

寬容就是人們常說的“大度”,是一種內在的優良品德,發揮出來的能量。一個人在有權力責罰卻不責罰的時候,才是一種寬容;隻有在有能力報複卻不報複的時候,才是一種寬容。

一個人能夠做到不仗勢欺人,將會取得偉大的成就,成就輝煌的人生。反之,心胸狹窄則被認為是一種病態心理。當人與人之間有了矛盾以後,一般人往往心懷怨恨、久久不能釋懷。這種心態與其說是在和別人做對,還不如說是和自己較勁。

作為領導者,無論你再優秀,你的知識、經驗、能力也都是有限的,因此應該多聽取下屬的意見,集思廣益。同時給下屬發表意見的機會,既是尊重他們的一種表現,也會使下屬更積極地投入工作。

管理者在征求下屬意見時,經常會有人提出反麵意見,這是正常現象。但是能否正確對待反麵意見,則是關係到能否讓下屬充分發表意見,進而真誠地從下屬意見中吸取智慧。

高明的管理者絕不會忽視下屬的參謀作用,他們會給下屬創造一個有利於他們充分發表意見的環境,借助下屬的力量,實現更有效的管理。

有一次,武則天到洛陽附近的三陽宮避暑,有一個西域來的和尚請武則天去觀賞佛教聖物舍利子,非常信佛武則天很高興地答應了。但是,當她準備出發時,狄仁傑卻跪到了駕前,他振振有詞地說:“佛不過是夷狄之神,不應淩駕於天下之主之上。再而言之,山路險狹,很不安全,陛下此行實在有所不宜。當時武則天隻是一笑置之,仍然堅持上路。但是走到半路,她卻越想越覺得狄仁傑說得有理,於是又下令打道回府,一邊還自我解嘲說:“這是為了成全我這位直臣的氣節。”

武則天平日尊稱狄仁傑為國老,而不直呼他的名字,這更是其他大臣望塵莫及的殊榮。狄仁傑晚年腿腳不便,武則天便讓他在朝見的時候不用行跪拜之禮,並開玩笑說:“每次見到你跪,朕的身子也會痛起來。”

當時的大臣都必須在宮中宿值,但考慮到狄仁傑年老體弱,武則天就免除了他的差使,並對其他大臣說:“你們盡量不要去麻煩狄公,除非是軍國大事。”與其他許多在武則天手下或被殺或遭貶酌重臣相比,狄仁傑這樣一個並不曲意逢迎、明哲保身的人卻能平安無事,實在是一個奇跡。

狄仁傑個性秉直,喜歡據理力爭,有時不免當麵頂撞武則天,但對臣下一貫非常嚴苛的武則天對狄仁傑卻十分敬重,不但不介意狄仁傑的頂撞,反而常常會爽快地接受他的意見。實際上,這也是因為武則天寬容的品質才贏得人心。為此,狄仁傑對武則天忠心耿耿,斷案處事非常嚴明,是難得的良臣。

所以,對他人寬容不僅能成全了自己的良心,也會成就自己的大事業,更重要的是還能夠得到人們永久的讚賞和美譽。

自古以來,寬厚的品德、寬容的心態就為世人所稱道,也隻有那些懂得寬容的人,才能掌管人、使用人,自己的路才會寬闊一點、平坦一點。

從古至今,任何一位成大事的人都具備寬容的胸襟,隻是我們有時沒有注意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