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隻有一種人能夠做到沒有永遠的對手,那就是懂得寬容之道的人。寬容就是這樣一種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它能夠化解世界上最頑固的敵意和最強烈的仇恨。
古語說得好,“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競爭對手不僅是你麵前的一堵玻璃牆,更是一麵鏡子,它能夠讓你照到自己,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更加完善自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與競爭對手你追我趕的競爭中,隻要雙方能夠互相激發鬥誌,改進自我,就會走向完善和成功。那麼,這樣的競爭對手不僅不是敵人,還是與我們共同成長的同路人。所以,當我們發現競爭對手已經站在我們麵前時,我們應該以寬容之心對待他們。
長壽王仁民愛物、慈悲為懷,其國境內風調雨順、財富民豐,卻也因此引來鄰國貪王的覬覦,出兵侵奪。獲悉敵軍壓境的長壽王,不願意為了保衛自己的王位而殃及索然無辜的百姓,於是就決定舍棄王位,與兒子長生相偕遁隱山林。貪王不費吹灰之力就擁有了長壽的國土,但他還是不肯放過長壽王,就重金懸賞捉拿長壽王父子。長壽王為了幫助遠來依投的梵誌,自願舍身,讓梵誌獲得賞金,便被貪王所捕。殘暴的貪王故意在長壽王國都通衢上,公然焚燒長壽王,以逞己能,警示民眾。
臨死前,長壽王看到自己的兒子偽裝成樵夫,混雜在人群中雙眼冒著怒火,滿懷仇恨地盯著貪王。長壽王便大聲說:“希望我的兒子能以仁為誠,以德報怨,不要為我報仇。”雖然聽到了父親的遺言,但父親慘死、國土淪喪的深仇大恨,還是令年輕的王子一心隻想報仇。於是他利用在大臣家當仆役的機會,設法獲得貪王的賞識,進而成為貪王的貼身護衛。
在一次伴隨貪王出獵的途中,長生設法讓貪王脫離隨扈,在山林間迷了路。筋疲力盡的貪王將隨身的佩劍卸下,交給他信任的長生保管,自己躺下來休息。在貪王熟睡之時,長生拔劍欲殺貪王,但忽然想起了父親長壽王的遺言,他一時猶豫起來。這時貪王突然從夢中驚醒,說:“我夢見長壽王的兒子要殺我,怎麼辦?”長生安慰他說:“大王不必驚惶,我在這裏護衛你呢。”等貪王再一次安然入睡。如是者三,長生終於決定尊重父親的遺言原諒貪王,便主動向貪王表明真實身份,並且說:“你快將我殺了吧,免得我報仇的念頭又死灰複燃。”震驚的貪王被長壽王父子的寬容的仁德所深深感動,當下幡然悔悟,自愧如豺狼,於是將國土歸還長生,兩國結為兄弟之都。貪王自己也開始像長壽王一樣善待人民,不再像從前那些殘暴了。
正如聖嚴法師所說的:“慈悲沒有敵人,智慧沒有煩惱。”真正的寬容來自博大的胸襟,來自愛人如己的智慧。雖然我們可能做不到長壽王父子那樣偉大,但是至少在日常生活裏,當別人以惡劣的態度相向時,我們要能忍耐一時之氣,以寬容去對待他,以理智來處理問題。
我們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過這樣的人,或是自己也經曆過這樣的事:親朋好友之間因為一句閑話而爭得麵紅耳赤,竟形同陌路;鄰裏之間因為孩子打架而導致大人吵嘴,老死不相往來;夫妻之間因為瑣事而勞燕分飛;父子之間因為考什麼學校找什麼工作,而意見不合,最後橫眉冷對……
實際上很多時候,這樣的對立都會兩敗俱傷的,彼此都會感覺身心疲憊。容忍寬恕別人,同樣也是在善待自己。就像有人說的,我們的心猶如一個容器,當愛越來越多的時候,仇恨就會被擠出去,我們不需要房間地去消除怨恨,隻要用寬容心來不斷充實自己,那麼怨恨自然就沒有容身之處了。
有一位名叫卡爾的賣磚商人,因為另外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陷入了困境之中。對方定期造訪他的經銷區域內的建築師與承包商,並告訴他們:卡爾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磚塊不好,生意也麵臨即將歇業的危險。雖然卡爾對別人解釋說他並不認為對手會嚴重傷害到他的生意。但是這件莫名其妙的麻煩事使他心中生出無名之火,他真想“用一塊磚來敲碎那人肥胖的腦袋作為發泄”。
“有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卡爾說,“牧師講道時的主題是要施恩給那些故意為難你的人。我就把在上個星期五,我的競爭者使我們失去了一份25萬的訂單的事跟牧師說了。然而,牧師卻教我們要以德報怨,化敵為友,而且他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當天下午,我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時,發現住在弗吉尼亞州的我的一位顧客,正因為蓋一間辦公大樓需要一批磚,對方所指定的磚型號並不是我們公司製造供應的,而與我競爭對手出售的產品很類似。與此同時,我也確定那位滿嘴胡言的競爭者完全不知道有這筆生意機會。”
這使卡爾感到為難,是遵從牧師的忠告,告訴對手這項生意的機會,還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讓對方永遠也得不到這筆生意?卡爾的內心鬥爭了一段時間,牧師的忠告一直縈繞在他的心田。最後,他拿起電話撥到競爭對手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