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辦事能充分了解對方意圖,掌握他人心理,才能做到投其所好,這是一種求人辦事的攻心術。現實社會具有複雜性、矛盾性特點,同時也折射出人性的複雜與矛盾,這就要求我們在人際交往中,一定要努力揣摩、了解對方的性格,以便有的放矢。
求人辦事要找準時機
求人辦事,需要找準時機。在求人辦事時,很少人會"此來為某事"那樣直截了當地開題,而是講究迂回戰術,有一種起承轉伏的特點。林語堂先生對此做了一個深刻的總結,他將這類創造時機的求人方式分為四段:第一段是寒暄、評氣候,雙方極容易找共同點,可聯絡感情,不至於遭到抗拒;第二段是敘往事、追舊誼,這是一個深入的過程,做得好,雙方感情可能會有真正的融洽;第三段是談時事、發感慨,這一段做得好,感情更為融洽,聲勢又壯,甚而到了相見恨晚、兩肋插刀的程度,於是,便可以陡然下筆,相機言事了;第四段,可客氣起立,言有一小事需勞煩,要做得自然隨意,不給對方造成很大壓力或使對方覺得自己會欠他多大人情。
很多時候,一件事沒做好,或失敗了,不是因為這件事本身是錯的,而是時機沒有掌握好。時機和處理事情的尺度一樣,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點,是很難掌握但是又必須修煉的本領。其實掌握時機,就是要把握人心,看對方處於什麼心理狀態,是最適合提出自己要求而被拒絕的幾率為最小的時機。
掌握時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爭取時機
有些時機是爭取來的,特別是在和別人競爭時。在戰場上,兵貴神速,大家搶的就是時機。拿破侖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他說如同物體的動量是質量與速度的乘積一樣,軍隊的戰鬥力是兵力與速度的乘積。
2.等待時機
在戰場上有時也是需要等待戰機的,敵人來攻,敲第一遍鼓時,士氣正盛,不能出戰,等到再而衰,三而竭之時,敵人士氣衰弱了,便是出戰的好機會,可一戰而勝。這是《戰國策·曹劌論戰》一篇中的著名作戰思想。在伏擊戰中,時機也是很重要的,布好了一個口袋陣,等敵人來鑽,前麵的要先放過去,等到主力全部進了我方包圍圈,再突然發動進攻,把口袋紮緊,畢其功於一役。等待時機是需要耐心的,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為了等待一個機會的到來,可能要花上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
3.利用時機
隨著形勢的不斷變化,有時候會突然產生一些本來不是機會的機會,高明的將領會隨機應變,及時利用這些機會,創立戰功。三國時,曹操進犯赤壁,劉備與孫權聯合起來抗擊魏兵。周瑜作為東吳的大都督,在善於利用時機上有獨到之處。比如,他少年時代的好友蔣幹從江北來,本來是想當說客的,不想反被周瑜利用,成了他反間計的重要棋子,最終使曹操殺了蔡瑁、張玧,除掉了魏軍善於水戰的最重要的兩位將領。
4.創造時機
當有些工作很緊迫不能等待必須要解決,而又沒有合適的時機時,就需要創造時機了。在古代戰場中,雙方主將在運動戰中,經常會用一些計策來創造戰機。例如,說孫臏的"圍魏救趙"之計,使得龐涓不得不回兵來救,魏國軍隊一旦被調動,便為齊軍創造了戰機,齊軍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地桂陵一帶步下了埋伏,最終魏軍全軍覆沒,龐涓飲恨身亡。
人生如戰場,求人辦事時,也需要一些心理戰術,把握好時機,就是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體,攻其不備,戰無不勝。
有禮好辦事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求人辦事,需要一些"禮"。古人雲:"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意思是說,穿著別人的衣服,懷裏就會裝著別人的心事或隱憂。換句話說,收下了別人送來的禮物,就得為別人辦事。所以,要想求人辦事,就得首先學會給別人送禮。
求人辦事,送禮送得好,方法得當,就會皆大歡喜。若送得不好,被人拒之門外,事也就難辦了。因此,禮不得亂送,也要講究一點攻心的技巧。
首先,送禮不能臨時抱佛腳,送禮需要按照禮節習俗來送。送禮最好是逢年過節,或在對方勝生日,或在對方生病時,這樣的禮物,名正言順,讓人無法拒絕。
再次,送禮要講策略。比如,送對方喜歡的東西,就不如送其家人喜歡的東西能加強對你的好感。尤其是這種針對家人的送禮方式,有時會使你和對方之間的交情發生質的變化,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後,由於無論是送禮還是收禮都是一種風險投資,送禮的人私下都揪著心,生怕花出的錢打了水漂;受禮的人拿了人家的就等於是一種默許,怕人家有所求,從此你就背上了人情債務。因此,送禮需要考慮到雙方的顧慮,用一些計謀打消雙方的顧慮之心,才是最高明的送禮。以下幾個辦法可供參考。
1.借花獻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