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轉折(1 / 3)

縣尊陳標大人認養義女辦得很莊重,亦可稱為熱鬧。

李花兒的名字被寫入陳家的家譜,從此,成為正式的陳家一員,跪在縣尊與王孺人夫妻身前,李花兒磕頭敬茶,在喚過義父義母之後,得了兩個紅包,王孺人樂滋滋帶著李花兒與縣中鄉紳的家眷相見,李花兒不是真正的八歲孩子,自然表現極佳,倒讓知道李其海鬧出事的眾家眷歎息了好多次歹竹出好筍,不過,當見著打扮得樸素卻清雅的石蕙蘭,弄明白她娘家亦是耕讀之家後,所有的人都更熱情了三分,若說最開始,眾人都是給縣尊夫婦臉麵,那麼,今日之後,石蕙蘭李花兒憑借自身的修養談吐待人接物得到了縣中主流階層的認可與接受。

李其海今日也來了,與縣尊坐在男客中,昔日白皙文雅的書辦,幾個月時間,便變得質樸健壯了,因為日日勞作,人也曬黑了,按照李花兒的省美觀,他是更有壯年男人的成熟魅力了,不過,在北宋文人階層中,他這種顯然有些吃不太開,除了仍然英俊的五官,李其海的變化讓每個曾經熟悉他的人都感到了驚訝,不過,都是胸有城府之人,大家說說笑笑,很快把那絲異樣的氣氛掩蓋了過去。

要說李其海當日的事呢,在男人們看來,真不是什麼大事,男人嘛,偷個香,竊個豔,遇上點風流雅事,不但不是恥辱,更是自身男性魅力的體現,寡婦也好,未出家的小娘子也罷,甚至便是勾搭了有夫之婦,隻要沒被暴上公堂,這些,都不是事兒,可是,李其海壞就壞在替段三連養了兒子——這反應出李其海這人無辯識之能。是啊,連是不是自己的種都不知道,涉及到後嗣的大事都被人玩弄於股掌,這男人得多麼沒用才會這樣啊。要知道,便連那大字不識的農夫,不是自己的種他也不會養啊!(收養養子養女那是另一回事。)所以,李其海失人心不在偷/情,而在被唐氏與段三連聯手蒙蔽,替段三連養了兒子。如此,縣中人便都看輕了他幾分。

李其海知道不知道縣中人的想法呢?這個李花兒不知道,李家人也都不知道,不過,到底是在官場體製中混過的,即使如今務農,遇到這些曾經的同僚,李其海在最初的晦澀後,很快調適過來,與縣尊一同待客,談些詩書詞畫,美人美酒。因為他女兒的關係,縣中卻也沒人讓他下不了台,畢竟,縣尊現在也算和他有親了。

裴之澤亦是來了的,看著李花兒給縣尊夫妻敬酒,聽著她喚義父義母,看著王孺了帶她去應酬……他把一切都看在眼中。默默想著還有什麼不曾考慮到的。

一場歡宴,幾許酒酣,歡聲停歇,曲終人散。該留的留,該走的走,宴罷兩家人坐在一起說笑一陣後,也都散了。第二天,裴之澤領著從人,帶著包裹,踏上了出蜀回家的路。

停留在送別的路口,李花兒久久無法回神,走了,走了,這一去,天各一方,再見不知何日。

八歲的孩子不思離別之苦,也許哭過就罷,李花兒卻知世事莫測,也許,再不相見,也許再見時已物是人非,今時今日的感情,會被歲月衝淡,隻留下記憶與懷戀。

走了,這一去,願你萬事如意,無災難,無困厄,哪怕忘掉我。

人生的路,很漫長,我隻但願,你隻享幸福甜美,無艱難苦痛。

曾用真心待我的少年,這一生,我會記得,曾經,有你全心為我,助我,護我……

“妹妹,走了,回家了。”李守道陪著小妹站在路口,可是看著她眼中含淚,一臉悲意,時間越久似乎越傷心,有些慌亂地扯了扯妹妹,“妹妹,裴兄說還會來的,別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