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常見中醫病症(二)(1 / 2)

中暑

中暑是發生在夏季或高溫作業下的一種急性病。在惡劣環境下,人體處於勞倦或饑餓狀態時,元氣虧虛,暑熱乘虛而入,或燔灼陽明,或觸犯心包,甚至導致陰陽離決、臨床以壯熱、煩渴、汗出、昏迷、肢厥為特征,

(診斷要點)

一、多發生於夏季或高溫作業時。

二、突然昏厥、壯熱、煩渴、汗出。

輕症:身熱少汗、頭暈、頭痛、胸悶、惡心、煩渴、倦怠思睡,舌苔白膩,脈濡數。

重症:暑熱蒙心,證見壯熱、口渴飲、口唇幹燥、肌膚灼熱、煩躁神昏,甚至轉筋、抽瘇,苔黃、舌質紅,汗也氣短、血壓下降、四肢厥冷、神誌不清,舌質淡、脈細數。

(療法集粹)

一、體針:

(一)取穴:輕症:大椎、曲池、合穀、內關。重症:百會、人中、十宣、曲澤、委中、陽陵泉、承山、神闕、關元。

(二)針法:輕症用瀉法,重症屬暑熱蒙心者用瀉法,氣陽兩脫者宜用灸治。

二、體針

(一)取穴:人中修

(二)針法:治療1例中暑患者,1分鍾後神清意明。

三、耳針

(一)取穴:皮質下、心、腎上腺、枕。

(二)針法:強刺激,撚轉5分鍾,留針30分鍾。並可根據症狀酌加對症穴位,也可采取耳尖放血法。

四、刮痧

(一)部位:背脊兩側、頸部、胸肋間隙、肩臂、肘窩及腦窩等處。

(二)操作4在上迷部位,用光滑平整的湯匙蘸油或清水刮至皮膚出現紫雜色為度。

(三)適應症:中暑輕症。

(綜合評估)

一、針灸治療本症具有良好的效果,11個例報道甚多,輕症一般每治必效。推拿治療本症的臨床報道較為少見。

二、及時采取防暑降溫措施。

三、中暑發生後,迅速將病員轉移至通風處,並采取冷敷、酒精擦浴、行扇、冷飲等措施。

四、重症中暑出現循環衰竭、脫水昏迷等嚴重病情時,農爭取時間采取中西醫綜合搶救。

五、中暑昏迷者,須注意與流行性乙型腦炎、腦型瘧疾等相鑒別。

痙證

項背強急,口噤不開,甚至角弓反張、神誌不清為王症。病在筋脈。外因是風寒熱濕合邪而致,其中有些是時令病、流行性傳染性疾病;內因是腎陰下虧及津血虛虧所致。其發病特點,病勢突然,來勢危險,變化迅速。相當子西醫的各種原因的高熱驚厥、續內感染性疾病、腦血管索外、顱內占位性病變、流腦等。

(診斷要點)

一、發熱或不發熱或惡寒。

二、具備下列主症中之三項者:

突然發病;項背強急;口噤不開;角弓反張;不省人事;手足蠕動。

三、素有陰虛陽亢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