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骨傷科疾病(1 / 3)

額下綜合症

(診斷要點)

一、主要症狀有局部疼痛,張口運動異常及彈響。其具體表現依病變部位不同而有異。

二、翼外肌功能亢進:張口時有彈響,但無疼痛。且在難時常過大,下頜中線偏向健側。

三、翼外肌勞損:局部疼痛,張口受限。張口稍大即痛,閉口緊咬時不痛;張口時下頜中線偏向患側。痛點在上頜結節後外上方。

四、關節勞損:閉口咬合痛明顯,而張口時不痛。張口不受限,咬硬物不痛可伴有耳部症狀。壓痛點在耳朵後。

五、關節囊損傷:張口痛、咀嚼痛。前壓痛。

六、升頜肌群損傷:張口受限,張口痛,閉口痛,咬硬食時痛。升頜肌群部壓痛。

七、狀突後移位:以彈響為主要症狀,出現於開口初;期及閉口末期,少有疼痛。

(療法集粹)

一、體針

(一)取穴,翼外肌功能亢進或痙攣及其合並關節後損傷者均取同側外關;關節後區損傷取耳門穴;異內肌痙攣、下頜角上方.下頜升支後內側。

(二)針法:常規毫針針刺,得氣為度,不留針。隔日1次。

(綜合評估)

一、此病為臨床常見病之一,如失治誤治常可成為頑症。屬中醫痹證範疇。在早期,針灸療效顯著,對久治不愈者針灸療法也有一定效果。本文對10篇541例針灸治療的療效統計,有效率達96.9%。

二、對於早期或翼外肌痙攣者可首選遠端穴,如外關等。局部穴位溫針灸或單用艾條溫和灸,無論哪種類型均有較好療效。對於頑症患者如針灸與按摩合用則效果佳。除以上諸法外尚有電針、藥罐舞療法可酌情選用。

頸椎病

頸椎病或稱頸椎綜合征。本病主要是因頸椎長期勞損,頸椎間盤變性或突出,骨質增生,頸椎間隙變窄,關節囊鬆弛、韌帶增厚,從而刺激或壓迫頸部神經血管組織,引起各種不同形式的綜合征。屬中醫瘍證、眩暈、項強等病證的範疇。

(診斷要點)

一、35歲以後的人多見,男性多見。

二、頸肩痛反複發作,可出現陣發性劇痛,並影響工作與睡眠。或有臂痛、或手指部放射性麻木疼痛。頸肩部有明顯壓痛點。

三、一側或雙側上肢麻木,手部肌力弱,持物不穩,所持物件易墜落,甚者四肢癱瘓,小便瀦留。

四、有頭痛頭暈症狀。在頸部後伸或側彎時眩暈加重,並可有惡心、耳鳴、耳聾、視物不清、甚則摔倒,但摔倒後頸部位置改變又可馬上清醒。或有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症狀。

五、臂叢神經牽拉試驗或椎間孔壓縮試驗為陽性。

六、頸椎X線正、側、斜位片顯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向後成角畸形,椎間隙變窄,椎間孔縮小,骨質增生,鉤椎關節骨刺形成等。

七、脊髓造影:多用於脊髓型者,可見頸椎不全或完全性梗阻。

八、腦血流圖檢查:多用於椎動脈型者,圖像可見“左右椎動脈不對稱”,尤其在頸部轉動時,患側可出現波幅明顯下降。

頸椎病可根據病變部位及臨床表現的差異分為五種類犁:1.頸型,2,神經根型,3.脊髓型,心椎動脈型,交感型。

(療法集粹)

一、體針

取穴5四天穴(天柱、天髎、天宗、天井)、胛縫。

(綜合評估)

一、針灸與按摩治療本病都有一定療效。針灸療法對神經根型。取穴以頸椎局部穴為主。

二、穴位注射是治療本病的較好方法之一。往往取穴少、療效持續。

三、在針刺本病時如采取坐位,應注意刺激量不要太強,以免發生暈針。

四、按摩頸部手法應輕柔,在被動活動頸部時必須在充分鬆懈局部肌肉下進行,幅度過大。

落枕

落枕是指頸部一側肌肉因睡眠姿勢不良或感受風寒而引起痙攣,產生頸部的疼痛,功能活動受限的一種疾患。以青壯年多見,症狀輕者數日可自愈,重者病程可延續數周不愈。

(診斷要點)

一、有喜高枕以及感受風寒或過度疲勞的病因。

二、多在睡眠後出現胸鎖乳頭肌或斜方肌呈酸楚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轉頸時疼痛加劇,並向頭部、背部及上肢放射。

三、頸部受累之肌肉痙攣,觸之僵強而無彈性,局部有明顯壓痛。頸部旋轉困難,頭向病側偏斜,下頜歪向健側。

四、X線檢查無異常改變或有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綜合分析)

一、落枕是針灸與按摩的適應證,據10篇臨床報道753例落枕患者針灸治療的統計,治愈率為89%,大都是1次治。

二、針灸治療落枕多取四肢少陽、太陽經穴。除以上列舉的穴位外還有外關、陽陵泉等都有很好的療效。針刺留針其間囑患者轉動頭頸,幅度由小到大,這是很重要的一環,俱針者給予指針治療,療效亦可。

三、按摩治療此證療效顯著,但在使用頸部扳法時,不可強求有彈響聲。

肩關節周圍炎

肩關節周圍炎,是由於肩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滑囊,關節囊軟組織病變引起肩部疼痛和運動受限的病症。中醫根據其肩關節運動受限的主症稱其為“肩凝症”、“凍結肩”等。因多發於五十歲左右的中老年人,所以又稱“五十肩)

(診斷要點)

一、多為中年人或老年人,多繼發於肱二頭肌腱鞘炎、或上肢創傷。

二、肩痛:開始時較輕,逐漸加重。夜間為甚,疼痛可向頸、耳、肩胛、前臂和手放射。

三、肩關節活動受限,以上臂外展、上舉、內旋、外旋、明顯。穿衣、梳頭、洗臉等動作難以完成。

四、體征:肩前、肩後、肩峰下三角肌止點處有壓痛,以結節溝處為明顯。可見三角肌萎縮,腋食的前後壁、胸大肌筋膜、背闊肌筋膜均呈攣縮僵硬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