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202章 忍無可忍的反擊(1 / 2)

“經驗?什麼經驗?難道田卿是說他們把自己的本業給折騰沒了的經驗?”朱由檢語帶嘲諷的說道。

田仰頓時被噎的說不出話來,他不得不向崇禎告罪後退了下去。

朱由檢似乎意猶未盡,對著下麵的群臣說道:“吏部和科道官,要對各部門的業務進行檢查,不要像太仆寺一樣,本業荒廢了都還能安之若素,無動於衷。

對於屍餐素位的官員,朕隻有一個原則,請他自己回家去養老,百姓繳納這麼多稅賦,不是用來養一些無用之輩的。”

朝堂上的官員們對於崇禎的怒火保持著沉默,這也是他們最近學會的一個新招數,對於一個比他們這些官員還喜歡借題發揮的皇帝,最好的應對就是保持沉默。

果然看著朝中沒有反駁自己的官員之後,崇禎把話題又引回了驛站本身上麵。

“…除了兵部之外,中樞各部和地方官府使用驛站,不再使用牌票製度,換成補貼製度。根據官員的等級,直接規定差旅費用。

中樞各部的差旅費用,以過往三年的平均數為基準,每年年初向戶部報預算,由戶部審核後撥款。而地方官府則由原攤派勞役,改成按照每田畝收取固定費率,費率的額度由戶部進行審核。

兵部依舊采用牌票製度,但是要加強管理。同樣是每年向戶部申請,但是每三個月通商郵政部和兵部結算一次發生的費用。”

聽著崇禎的提議,戶部尚書郭允厚頓時開始叫苦了,“陛下,這地方官府的人員公務出行改牌票為補貼製,尚有田畝折色可收。但是中樞各部出行的費用,戶部沒有來項啊。

戶部每年歲入太倉銀,為張江陵執政時最高,歲入450萬兩白銀,此後便一路下滑,直到固定在每年約400萬兩左右,其他田賦商稅皆為本色。

陛下現在讓各部開列預算,但是戶部歲入太倉營連遼餉都無法完全滿足,如何能夠在年初就撥出款項交給各部呢?

而且庫銀交割必然有損耗,這個損耗到底應該算在那一邊呢?”

朱由檢並沒有被郭允厚的叫苦所難倒,他立刻說道:“地方官府征收的田畝折色費用,並非全是自己留下的,而是有4成要上繳戶部,作為中央各部出行的費用。

此外吏部選官除了總督、巡撫不得在本省任官之外,以下各官隻要避開家鄉,就近安排即可,不需再‘南人官北,北人官南’。”

崇禎的話一說完,文震孟、黃道周等人立刻反對,太祖皇帝曾經下詔,除僧道、陰陽醫士原籍任用外,其餘官吏,必須避籍。爾後更明文規定,自學官外,不得官本省。

“太祖的話說的自然是對的,但是子孫不孝,國庫空虛,所以要考慮省錢為主。當然如果諸位同意對官員士紳一體納稅,以彌補戶部缺額,那麼朕也可以繼續維持太祖的祖製。”

朱由檢毫不遲疑的回答道,似乎他口中說的這個不肖子孫是別人一樣。

文震孟立刻反駁道:“萬曆四十六年開征的遼餉,也即九厘銀,本身就是按照天下田畝平攤的,其後先帝登基後因為遼事敗壞,國庫空虛,又下令征收除生員以外的免丁銀,因此官員士紳已經一體納稅,再征收稅賦,恐怕小民難以忍受了。”

朱由檢歪了歪嘴嘲諷的說道:“文太常所說的小民到底是指誰?是麵朝黃體背朝天的農夫,還是吃一桌酒席花上10兩銀子還覺得沒什麼可吃的江南豪紳?

文太常既不允許朕省錢,又不許朕加稅,那你覺得應該怎麼解決這個錢糧缺口問題?”

文震孟臉色一紅,然後昂著脖子說道:“請陛下發內庫存銀,則不用破壞祖製,也不用加稅,而錢糧缺口就可以解決。”

文震孟一說,隨即幾個禦史和文官也跟進來說道:“請陛下發內庫存銀,不可輕動祖製啊。”

朱由檢看到這個場麵,頓時感覺自己心中有些怒火焚心的感覺。他額頭上青筋畢露,但終於還是忍了下來。

深深呼吸了幾口氣之後,朱由檢終於按捺住激動的情緒,稍稍平靜的說道:“朕聽說,良醫治病講究治本,而庸醫治病則好治標。這內庫存銀是用來一時救急的,現在朕要討論的,是如何給各部補貼出差費用找個來源,好解決今後的問題。怎麼能扯到內庫存銀上去呢?”

文震孟豪不避諱的說道:“臣以為,太仆寺不可撤,這通商郵政部也不可立。自從隋文帝創立三省六部製度以來,吾就未嚐聽聞有什麼通商郵政部之說。

太祖廢丞相而設六部,創立大明官製,這一部一官之設,必然有其深意。我等後代子孫不明祖宗製度之意隨意廢立,若是國家因此而生亂,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