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102章 大明的友人(1 / 2)

3月下旬,第一次大明商人代表大會終於結束了,這次大會除了製定各種大宗商品的稅收比率;分出了國內稅和關稅之間的區別;廢除了稅卡形式的重複征稅方式,而代以一次性征收的流通稅外。

最重要的還是製定了一部商業法,這部商業法除了規定商業糾紛的處理辦法之外,還對原先世襲的商戶製度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整。

皇帝以現在大多數商人都不是商戶出身為由,對經營商業的商人采取了申報製度。

即不管原來本業是什麼,凡是本金超過了300兩,一年貿易額度超過1000兩的商人,都必須向本地的財稅局進行申報,成立一個商業組織,每年繳納3%的營業稅。

而原本各地實施的市肆門攤稅,被予以取消,並廢除了寶鈔納稅的條文。

市肆門攤稅原本是針對所有市場上的大小商販,按照一兩銀子征收兩分四厘三毫的稅收。不過大明並沒有專門的商稅征收部門,而是通過各縣的胥吏衙役進行征稅。

沒有有效的監管手段,大量的稅收被這些底層胥吏中飽私囊不說,市場上的商人們也同樣怨氣滿腹。至於寶鈔納稅,本身就已經成為了一紙空文。

大部分的商人代表們,對於皇帝推出的這一條新製度,雖然存有疑慮,但是在能夠規範稅收製度,並獲得稅收監督權力的前提下,他們最終還是沒有反對這一條。

除了這些製度和法律條文之外,商人代表大會結束的時候,還成立了各行業的協會,作為指導本行業的發展及同朝廷溝通的渠道。

此外,大會還選出了39名商人代表,作為常任代表。這些代表將會監督各地的商業稅收狀況,及商業法的執行情況等。

大會結束之後,不少商人代表就踏上了回鄉的旅程。但還有不少商人代表們,已經瞄上了邊商貿易,他們繼續逗留在京城,想要看看有沒有機會插上一腳。

商人代表大會的結束,對於崇禎來說,不是一樁事情的結束,而是更多繁忙事務的開始。

商人代表大會還沒結束,崇禎已經同戶部尚書郭允厚進行了數次商議,如何把工商稅征收單獨分離出一個部門出來,同各地新建的財稅局進行上下對接,對大明的工商稅收進行統一管理。

貴州清吏司的主官鄭廷楫被調離出來,擔任了中央財稅司的郎中。這個司的大部分成員並不是從戶部其他各司抽調的,而是聘用了不少留在京城的商人代表,還有一部分四海商行的職員。

中央財稅司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於各地的稅卡進行整頓,清退各稅卡的不合格人員,並抽調和招募人員在各開放港口建立海關局。

當崇禎沉浸於這種忙碌的日子裏時,從遼東而來的一名騎士帶來的消息,打斷了他這種平靜而忙碌的生活。

武英殿內,朱由檢看完了楊鎬寫給他的書信,又聽了錦衣衛王琦帶回來的,關於沈陽和後金的一些情報彙總。

思索了許久之後,才對著王琦說道:“關於收斂遼東死難將士屍骸的事,就按照楊太常的建議去做吧。沈陽以北區域的在當地購買土地進行下葬,待日後收複遼東後再行處理。

至於沈陽以南區域的屍骨,能運回來的都盡量運回來。遼東將士希望把這些死難將士的屍骨留在遼東,那麼就在寧遠以南找一塊地方安置他們。”

朱由檢說著便轉頭對著身後的王承恩吩咐道:“讓司禮監擬詔,在寧遠和京城北郊各建一所遼東忠烈祠,內庫撥款3萬兩,讓工部派人督工修建。

另外,讓王體乾代朕前往寧遠,對遼東死難將士進行祭祀,至於朝廷方麵則以王在晉作為代表。命令翰林院寫一篇祭文出來,朕要親自過目…”

安排好了遼東死難將士屍骸後事的安排之後,朱由檢再次沉默了許久,才對著王琦說道。

“對於後金內部形勢的情報收集,錦衣衛做的很不錯。除了收集這些市場上物價波動的消息外,可以試著收集一下沈陽城內的人口數目、行業構成,還有遼東各地出產的物產情報。

在不引起別人注意的狀況下,了解下遼東各族群之間的關係,風俗、文化和傳統,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之間的關係和區別。”

王琦聚精會神的聆聽著皇帝的吩咐,沒有發出任何聲音。隻有當皇帝再次沉默下來時,他才小心的問道:“請問陛下,關於楊大人請求拉攏阿敏,在後金內部製造內亂的方案,陛下有何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