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334章 野戰部隊的組建(1 / 3)

崇禎講述了一大堆理由之後,才總結道:“推行軍製改革,一次性投入建設20個旅20個騎兵聯隊,也許的確是對朝廷的財政收入造成了很大壓力。

畢竟朝廷的財政收入不能光光用來養兵,還要投入修建各地的水利、道理建設,和各級官吏的俸祿發放等等。

我們應該看到,事物都是具有兩麵性的,有利處的也有弊端,有弊端的肯定也能帶來好處。我們做事情不能看到有一點弊端就不去做,也不能看到好處後就盲目的去做。

總是要權衡利弊之後,才會謹慎小心的去做。譬如燕京大學的學生在研究科學時,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便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朕覺得如果拿來改一改,倒是也能作為我們總參謀部的座右銘,大膽想象,謹慎決策。正因為如此,朕覺得孫先生和茅參謀提出的疑問,非常好的彌補了這個軍製改革方案的疏漏之處。

朕以為,今後總參謀部製定並討論計劃方案時,就應該如今天一般進行激烈的討論。畢竟思想在激烈的碰撞之後,才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當然,就這個軍製改革方案上而言,它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受到了朝廷財政收入的製約。但是除此之外,相比大家都很清楚,這份方案如果實施下去,對於大明今後的好處是無可限量的。這一點大家應當不會有什麼疑問吧?”

在崇禎專注目光的注視下,圍在會議桌前的官員們都不得不微微頷首,表示自己是讚成皇帝的這個說法的。

即便是孫承宗,思考了片刻之後,也不得不對著皇帝點了點頭。一一注視了在座的官員之後,崇禎才繼續溫和的說道。

“關於經濟上的問題,朕覺得雖然困難,但並不是毫無辦法的。比如我們進行軍製改革總是有個先後過程,不可能一下子就把近三千萬都丟到地方上去,所以總參謀部應當對於軍製改革方案繼續進行討論細化,把這個野戰部隊先後組建的計劃給排列出來。

既然現在前線的總參謀部成員已經返回了,朕看茅參謀你帶著幾人也加入到軍製改革小組中去,協助周三畏他們完善這個軍製改革計劃,有問題嗎?”

茅元儀趕緊起身回道:“小臣並無問題,一定會謹遵陛下吩咐,盡快完善這個軍製改革計劃。”

緊隨著他之後,周三畏也向崇禎作出了保證。朱由檢示意兩人坐下之後,才繼續說道:“除此之外,朕覺得我們也不一定全部按照整旅整師的標準去組建野戰部隊。

除了北方邊境和西南地區這兩處不安寧的地方,其他暫時沒有作戰威脅的地區,可以先成立一個框架。比如原本成立一個步兵旅的,可以先成立一個步兵營,然後等到財政寬裕了再進行擴軍麼。

隻要有這個框架存在,我們就能把大明的軍事力量整合起來,就算出了什麼意外狀況,也能夠隨時擴軍。總比現在什麼都不做,等地方上出了問題,朝廷又迫不及待的往地方上調集軍隊,這省下的錢糧,還不夠給那些平亂軍隊做開拔費用的。”

崇禎這話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是在座的官員們都很清楚,這不僅僅是指奢安之亂,還包括了此前寧夏的兵變。這兩次兵變,起因都是錢糧不濟,導致地方勢力反叛,為了平息這兩次地方叛變,朝廷投入的錢糧要比克扣下來的錢糧多投入了數十倍,而奢安之亂到現在還沒有平息呢,這真的是非常深刻的教訓。

孫承宗似乎還想對皇帝說些什麼,不過他看了在座的官員一眼,最終還是閉上了嘴。而在崇禎的訓話下,總參謀部的官員們決定再次對方案作出一次修改,以更合理的方式去使用應當投入的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