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581章 後金左翼破關(1 / 2)

崇禎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下午五時許,貝勒阿巴泰、阿濟格率領左翼四旗及左翼蒙古兵5千餘人,抵達了長城龍井關外。

龍井關屬於遷西地麵,遷西又處於山海關至北京黃花城薊鎮1200裏長城防線的中間,是薊州鎮最為重要的一段長城防線。

龍井關的後方就是三屯營和遵化城,當初戚繼光修繕薊州鎮長城防線時,設想的便是以長城防線作為警戒線,而三屯營和遵化城駐紮重兵以為機動兵力,某處長城關口受襲,則從三屯營和遵化城調兵進行支援。

薊州長城大都修建於塞北山脊之上,長城高度雖然在1.5-2丈之間,但是聳立在陡峭的山脊上後,便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關牆。關牆兩側數百米高的陡坡上,都長滿了一人多高的茂密灌木叢,根本無路可以靠近。

想要通過這道人造的天險,隻有通過長城沿線的各個關口。而龍井口正是附近關口中較易通行的一個關口。龍井口的東北麵和西南麵都是陡峭的山嶺,隻有到了此地突然中斷,出現了一個缺口。

從群山中蜿蜒而出的一條河流,也剛好從這個缺口折返向南越過長城,最終彙入到灤河之中。往年常有商人沿著這條湍急的河流作為向導穿越這片山嶺,前往北麵的蒙古部族中去貿易。

河穀兩側陡岩聳立,人行其中,就算是白天也覺得昏暗異常。且河流曲折蜿蜒,最窄處僅200餘米,河流中間常有巨石阻流,因此行人的視野相當狹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大約就是指這樣的地形了。

龍井關就是在這山巒缺口處所築的關城,關城就修建在小河的西岸。城高1.5丈,周297.8丈,有南、北、東三門,東門還有月城。關城內居住著近100餘戶人家,駐紮著200多名軍士。

按照當年修建龍井關的將領的想法,在這裏修建了關城之後,再放上一兩百人,就算是一兩千人也是難以攻入的。

左翼軍隊在距離龍井關2裏外停下之後,阿巴泰、阿濟格便召集了部將商議如何攻取這座關口。最終眾人議定,挑選80名精兵在今晚子時偷襲城門,而大軍隨後進行突襲。

阿巴泰、阿濟格等女真將領對於這個方案都沒有什麼信心,畢竟夜晚作戰對於他們這些不熟悉此地地理的外人來說,風險是相當大的。

不過布爾哈圖所派來的向導堅持夜襲的方案,這位向導倒是對龍井關相當熟悉,認為可以從關城東麵的水門繞到關城後方攻擊。龍井關多年失修,正麵雖然還保持著完好的城牆,但是關城南麵的城牆卻崩塌了一個口子,守將隻是用木柵欄圍上了事,並沒有進行修繕。因此隻要挑選精幹從這處缺口入城,就有可能打開北麵的城門,而不必進行登城戰。

不必進行登城作戰,這個理由立刻說服了議事的女真將領們。從努爾哈赤起兵開始,女真人在野戰中幾乎全勝,唯一的幾次失敗,都是攻城不克,結果被明軍反擊而敗退。至於後金奪取遼沈等堅城,大多是采用了收買城內的明軍將領或是大戶以為內應,直接打開城門才獲得的勝利。

阿巴泰、阿濟格兩人並不是支持南下征明的貝勒,因此也不願意自己的部下損失在殘酷的登城戰中,因此便同意了夜襲的方案。

這場夜襲的效果非常好,雖然龍井關守軍在得到後金將要入侵的消息後已經加強了戒備,但是長久的和平生活,已經讓這隻守關的明軍忘記了如何作戰了。

因為早有戒備,所以當後金從後方城牆突入關城時,明軍終於發現了敵軍入侵。但是夜間作戰對於這些原本就營養不良的明軍來說,遭遇到的困難並不比參加夜襲的後金軍小。特別是當這些女真人在城內開始放火焚燒民居之後,原本還守在城牆上的明軍頓時就失去控製了。

即便是明軍守將多次喝止,也無法讓這些士兵留在城牆上禦敵,畢竟他們的家人可都在城內的民居之中。

於是,十月二十七日淩晨,龍井關被後金左翼大軍所破,龍井關守將自殺,城內軍民皆降。天色將明時,漢兒莊駐守的明軍得到消息後,便派出了副將易愛、參將王遵臣來援龍井關,但是此時關城已下,這隻援軍被後金左翼所破,兩員明將皆亡於此戰中。

二十七日上午,三貝勒莽古爾泰、貝勒多爾袞、多鐸率軍抵達了龍井關。黃台吉原本想要把代善和莽古爾泰帶在身邊,避免他們在戰事不順時又起什麼心思。不過代善和莽古爾泰留在中軍之後,便整天待在一起,好像在商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