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786章 海外起波瀾二十八(1 / 2)

福原貞好對於家主丟過來的這個問題也是為難的很,雖然他是長州藩少數中立派之一,既不讚成激進派藩士想要取豐臣氏以代之的想法;也不讚成如某些守舊老臣主張的,關起門來埋頭發展,以待來日。

但是局勢發展到這一步,整個長州藩已經被激進派藩士拖下來水,幕府這邊已經擺明車馬,想把長州藩打回原形,再次把本家從廣島趕回萩城去的架勢,這個時候再去埋怨激進派藩士已經無濟於事,隻能硬著頭皮繼續把這條路走下去了,否則長州藩內部恐怕就會掀起一場腥風血雨來了。

思考再三之後,福原貞好慢吞吞的說道:“臣以為,就算幕府的最後通牒再怎麼咄咄逼人,本家也要先有個一定之規,做好文武兩手準備才行。”

毛利秀就聽後頓時大感興趣的問道:“你說的一定之規是什麼?”

福原貞好於是回道:“臣以為本家的一定之規就是,首先我們絕不能同意幕府要求主公前往大阪接受幕府質詢,也不能同意幕府對於長州藩家主的更替做出什麼決定來;

其次,長州師團及本家所擁有的武力也不能交由幕府監控並進行裁撤;至於長州海關的管理權及大阪-岡山鐵路延伸至廣島的修建權力等若幹問題,應當在幕府撤軍之後再行派人協商。”

除了福原貞好沒有提及的對於尊王攘夷分子的處置外,他基本已將幕府最後通牒上提出的條件否定了大部分。其他家臣對於他這樣的主張其實並不看好,畢竟他們可不能做幕府的主。但是一來他們並沒有更好的想法;二來這個主張算是先把家主毛利秀就排除在了責任人的地位,因此看到上麵主公連連點頭的樣子,下麵的這些家臣也就忍不住出聲附和了起來。

毛利秀就頓時精神振奮的向福原貞好追問道:“那你這文武兩手準備又是什麼?能否迫使幕府做出讓步?”

福原貞好並沒有立刻做出答複,他沉思了一會才極為謹慎的說道:“以現在的局勢,幕府軍對於本家顯然占據著明顯的優勢,這個時候我們自己去同幕府提出這些條件,顯然很難為對方所接受,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一個中間人去轉圜。

在當前的局勢下,有資格做本家和幕府之間中間人的選擇並不多。在臣看來隻有兩個,一個是以大明皇帝代表身份駐紮於大阪的總督府;一個便是向本家租借了北方海港建立捕鯨基地的明國四海貿易公司。

如果現在葉總督還在的話,臣覺得大阪總督府出麵的機會還是很高的。不過現在麼,臣以為隻能找明國四海貿易公司派駐在日本的代表了。若是能夠請求他出麵向幕府轉達本家提出的要求,也許幕府是會坐下來同我們重新進行協商的。”

毛利秀就聽的有些泄氣的說道:“這些明國商人都是見利忘義之輩,請他們替本家出頭,恐怕他們提出的條件未必會比幕府的寬厚。不如你再說說,若是談判不成,本家在武事上應該如何準備吧。”

福原貞好頓時低下了頭說道:“那樣的話,臣以為隻有把長州藩上下都武裝起來,做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姿態,迫使幕府軍知難而退了。”

毛利秀就雖然沒有出聲置評,但是在座的家臣已經有人按奈不住的質疑道:“那些百姓上了戰場有沒有用是一回事,這把長州藩上下武裝起來,本家哪來的這麼多武器?就算向外人去買,本家恐怕也沒這麼多資金和時間吧?”

福原貞好倒是真的想過了這個問題,因此不假思索的回道:“把武士編入到百姓中去,一邊上戰場一邊訓練,總還是能夠臨時抱佛腳的。至於武器,本家各地都有竹山,讓百姓砍下竹子製作竹槍也不是很難的事情。”

福原貞好提議頓時引起了一片嘩然,即便是那些激進派藩士也不敢直言支持福原貞好如此瘋狂的想法。不過這倒是讓他逃過了繼續被家主逼問,毛利秀就連續點了幾位反對的最厲害的家臣,但是這些家臣們卻提不出任何可行的想法,比之福原貞好還要無能的多,這令他大為失望。

最後,他終於點到了吉川廣正的名字。雖然長州藩把“團結一心”當做了藩中武士的精神信仰,但是有句話是怎麼說來著,越是缺乏什麼便越要強調什麼。當豐臣秀吉拉攏了小早川隆基之後,毛利兩川體製就算是崩壞了。

當小早川隆基一脈隨著“關原戰神”小早川秀秋去世而絕嗣後,能夠和宗家爭奪藩內主政權利的便隻剩下了吉川家。在豐臣家沒有複國之前,吉川家一直都是德川氏拉攏的對象,自然也就遭到了家主毛利秀就的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