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別讓手機成為手雷?(1 / 1)

第2章小心,虛掩的門第1節別讓手機成為手雷

當你對手機大聲講自己的隱私和秘密時,不要以為隻有手機的另一方才能聽到。

特別是在辦公室和其他公共場合,小心你的手機會像一個手雷一樣隨時引爆你的私生活。

業務員小張正在接待室門口等一位重要客戶,正在這時手機響了。他拿出來一看,

自己最好的朋友小馬。正好客戶也沒來,小張就和小馬神聊起來,從公司業績到自己的家長

裏短。神遊一番後,兩人還講了一會葷段子。收線之後,小張發現那個客戶一直也沒來,就

悻悻地回公司了。

原來,那個客戶在他附近聽完他神侃,對他非常反感,認為與這種人做生意不安全,就到另

一家公司去了。

像小張這樣,不分場合使用手機的人有很多。當你聚精會神地大講特講時,別忘了自

己所處的環境和場合。你要明白自己講出的每一句話都會飄進別人的耳朵,誰知道什麼人在

你的身邊。因此,手機僅僅是個通訊工具,別讓手機成為手雷引爆你的私生活。

“上世紀60年代開始,電視改變了我們的整個生活,80年代起PC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

式。今天開始到未來的10年,移動技術將徹底改變我們工作和生活的一切。”幾乎沒有人會

質疑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蔡桐木幾年前的這番話,值得商榷的隻是時間問題,也

許世界的變化並不如技術論者所期望的那樣迅速。

那個東西曾經是無比遙遠的黑色磚頭,曾經是被人炫耀地舉在腦袋上的身份象征,曾經是我

們精打細算想要添置的奢侈品。現在,它成了和手表一樣的普通東西,成了老板招之即來的

呼叫器,成了鍛煉拇指的健身器,成了各色段子的中轉站,成了遊戲機,成了數碼相機,成

了掌上電腦……手機正在變得像丁當一樣無所不能。最後,大概所有人都會問一個問題,除

了手機,我們還需要別的嗎?

因為有了手機,你不能再以“現在不在”的借口逃避不想接聽的電話。許多人因為手機而被

迫將8小時工作時間無限延長……正是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時刻保持聯係的渴望催生了手機,

他們害怕錯過任何一條信息,努力讓自己生活在“信息氣泡”中,並且帶著“氣泡”或

被氣泡帶著跑來跑去。

2003年底,馮小剛導演的賀歲片黑色喜劇《手機》,就像是人們對手機的焦慮體驗的一次總

爆發

,他展示了手機帶給現代人的道德困境。美國《洛杉磯時報》認為:“該影片或許是90年

代探索互聯網給人際關係帶來衝擊的《電子情書》稍微黑暗的翻版。”

在現在的職場中,關於手機的使用,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和別人共享一個空間時,不要讓手機鈴響,可以改為靜音模式,包括開會時、在餐館裏、在

火車上,等等。因為手機鈴聲會打擾到別人!

如果在一個擁擠的環境中接電話時,最好離開這個房間。廣播你們的談話永遠都是不禮貌

的行為。

即使你單獨一人,或者認為自己離別人夠遠了,也必須記住:用安靜的、平常的聲音說話,

不要大喊大叫。

如果你給對方打電話,要讓對方知道你用的是手機。雖然手機的技術是越來越先進了,但

還是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可能有時突然斷線。

永遠不要用手機討論敏感或保密性的信息。竊聽的技術非常發達,你永遠都不知道什麼樣

的人可能正站在你旁邊,把你的話傳揚出去。

開車時使用手機,一定要小心。開車時不要撥號,除非你有耳機或揚聲器,

否則就等停車後再撥。開車的同時拿著手機講話是很危險的,把車停在路邊或停車場再說會

比較明智。

給客戶打電話和有重要的事時,最好使用固定電話。用手機給人打電話,有可能讓人聽到

你這邊呼呼而過的汽車經過的聲音,並且也可能因為信號不好而中斷,這都會給對方留下不

好的印象。

但是,隻有最保守與最悲觀的人才會將應用新技術視為打開“潘多拉之盒”。盡管手機給人

們帶來了恐慌,卻仍然抵不過人們從它身上獲得的巨大便利和樂趣,所有不適都隻是人們為

這從未有過的偉大時代所必須付出的小小的美麗的代價。

一句箴言:技術進步並不能許諾給我們一個美麗新世界,一切取決於我們如何使

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