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無視無關痛癢的小事,才能專注心力成就大事· ·· · 訥於言敏於心,讓你規避敏感的麻煩
敏感是一種不良的心理特質。但世界上的人有千千萬萬種,有如上所講的敏感之人,當然也有些鈍感之人。我們經常能夠注意到,那些鈍感的人反而會比敏感的人過得要開心一點,他們看不明白領導的眼神,分不清他人言語的一語雙關,更看不出有心計之人的步步為營,像“聰明人”口中的白癡一樣,大大咧咧、沒心沒肺、傻傻乎乎地活著。
這些“遲鈍”的傻子看上去吃虧了,但卻容易博得別人的好感。雷鋒一生甘願做“傻子”,卻一直被人們紀念。阿甘是“傻子”,卻是全美國人學習的榜樣。“傻子”真誠,跟他們在一起,我們沒有壓力,與他們共事,我們不用設防,和他們喝酒,我們可以暢飲狂言,他也不會責怪你。
在如今這個信息社會中,更多的人認為獲取信息很重要,害怕自己領悟的比其他人慢,從而失去更多的機會,所以要時刻保持和追求“敏捷”、“敏銳”。但是生活之弦繃得太緊,人就會一直處於高壓態勢之下,精神過於專注的事情太多,必然會被這些壓得喘不過氣來。
同時,心思過於敏感的人在人際交往當中也會碰壁,太在意別人做的事,過分解讀別人的話,這都會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如戀愛中的人,早上沒接到問候電話就會非常生氣;在辦公室中,某個人不小心關門的聲音重了些,他們也會在心裏琢磨一會,這樣做的用意是什麼,我得罪他了嗎?這類人,感覺神經特別靈敏,人家不在乎的、不關心的事,他們都能“研究”出一個長篇的道理。試想一想,我們每天與那麼多的人和事打交道,若要都如此地去觀察、琢磨,心會有多累啊!
所以,我們不妨學一學鈍感的人,先訥於言,學一學聰明的人,敏於心。也就是心裏知道,但嘴上不說,用最單純的姿態去處理事情,讓雙方都有一個喘息的空間。
葉婷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女企業家,她剛剛過完四十歲的生日,現已擁有了一家生意正旺的公司。她衣著簡單得體,待人寬宏大方。大家都非常願意和她相處,做生意時也會覺得與她合作很愉快,她在同行中口碑特別好。
曾有記者訪問葉婷,問她:“您有如此傲人的成績,而且還那麼年輕,經商的秘籍和保持青春的秘訣是什麼?”
葉婷笑笑說:“大概是因為我沒有煩惱吧!”
“怎麼可能呢?管理企業遇到的事很多,你要應對各式各樣的人,你怎麼做到沒煩惱呢?”
“原來,我是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煩惱。”葉婷回憶道,“那時候,男友說我是不是又吃胖了,我都會煩惱得睡不著覺,甚至會以為他不愛我了,對什麼事都很敏感。後來,我爸爸因車禍去世了,我忽然發現自己看開了世間的煩惱,從此變成了一個快樂的人。”
“我爸爸三十多歲就開始創業,五十歲時也是一個大老板了。他車禍去世前幾天,正為公司少了一筆20萬元的賬而煩惱。那天,他把會計的賬本拿出來瞧,管會計的人是他的合夥人,因為這一筆賬去路不明,他開始懷疑兩個人多年來的合作是否都有被吃賬本的問題。我爸爸因為這筆錢睡不著覺,睡不著就開始喝酒,有一天晚上應酬後開車回家,就發生了車禍。”
“他走了之後,我媽媽處理他的後事時發現,他的合夥人隻不過把這個公司的20萬元挪到一個子公司用,不久又挪回來了。沒想到我爸爸為了這筆錢,煩了那麼久,最終……從我爸爸身上,我得到了這一教訓,不要製造煩惱,不要自找麻煩,就以最單純的態度去應付事情本來的樣子。”
葉婷在經曆了失父之痛後,明白了以最單純的態度對待每件事,這其實就是一種智慧。在生活當中,有太多令人煩惱的事情了,假如事事較真,事事敏感,精神遲早有一天會崩潰。因此,我們還不如做一個腦袋清楚嘴巴糊塗的人,隻要不說、不表現出來,就給了雙方一個緩和的機會。因為誰也說不清你的敏感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這種做法能夠保證“錯放一萬,不殺一個”,而這也是讓自己快樂的終極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