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敏感害了你70(1 / 1)

第十章生活不必太計較,人生何必太強求 人言如煙散,何必太計較

田姐是一個活得隨性瀟灑的人。今年初春,田姐戀上了野外騎車活動,參加了樂騎隊,並準備了全套的騎車裝備。可由於上班時間固定,野外騎車機會有限,田姐決定上下班時間騎車,騎車找樂的同時還鍛煉了身體。

但是,田姐那身行頭在上班的小鎮上卻惹來太多驚異的眼神。學校裏的一些人也經常對她提些善意的建議:“小田啊,騎車上班也太遠了,從市區到鎮上七十多裏,車多,危險啊!”還有人半開玩笑半嘲諷似地說:“小田,你這身行頭像奧特曼!”這學期,連校長都加入了勸說的隊伍,每次見到田姐都要委婉地勸說幾句。

田姐的姐妹中有人跟她說:“老田,要不,就別騎了,順應民心!”田姐瞪起眼睛大聲說:“憑什麼啊?我騎車鍛煉身體,礙著他們什麼事啊?他們喜歡說就說去,我心裏自有分寸。”聽到這番話,有人在旁邊豎起大拇指說:“田姐,向你學習!”

田姐今年40歲,從她身上看不到人到中年的懶惰和抱怨,每一天都活力四射。她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大概就是因為遵循那條生活原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通過觀察,我們會發現越是在意別人的感覺,越會對自己沒有信心;越在意別人怎麼想,越容易使自己的觀點變成嚴重負擔。當然,了解別人的想法,那是人際互動,彼此同理,交流情誼的基本心理過程,缺乏它,人會變得剛愎自用,少一點知人的靈嗅。但如果你太介意別人的想法,就會失去伸展自我的機會,那麼這個心結將成為壓抑心聲和破壞健康的主要因素。我們知道長期處在壓抑的心態中是會產生諸多心理疾病的。在意別人的想法,會使我們失去調節能力,使我們的行為不能及時行動,而耽誤很多重大事情的調節。同時在意別人的評價,往往會在別人的虛假奉承中作出錯誤的決定,也會在別人的大張撻伐中一敗塗地。

“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呢?”這是一種最普通、最常見最具破壞性的消極的心理狀態。從早上起床的穿著打扮開始,腦袋裏就要想著別人的想法,工作中的所有表現,也要考慮自己這樣做,別人會怎麼看等等,甚至整個人生都被這種“別人”式的想法關進牢籠裏。這種“別人會怎樣想”的奴隸式會傷害我們的創造力和人格,把我們原有的創造能力破壞殆盡。

除此之外,敏感之人還很在意別人的“忠告”。鄰居、親戚、同學、同事,上司、下屬,差不多身邊所有的人,都會熱心地給人以忠告。新工作的選擇、孩子上哪家學校……這些不花錢的“顧問”,其實是來幫助我們約束行為的。所以,我們要清楚地知道,給以忠告的人並不能清楚地了解我們的生活感受,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心,做事情沒有自己的原則性,反而過分聽信那些“隨口一說”的忠告,就是一個成熟人的悲哀了。

所以,為了避免過分在意別人想法的超敏感神經發作,使我們成為“別人想法”的奴隸,建議從以下幾點開始做起:

第一,“被別人所批評”本身就代表著你已經被別人羨慕。你生活的地位越高,甚至成為公眾人物,批評你的人也會越多,被人在茶餘飯後當做談資的對象的機會也越多。

第二,選擇一些不相信閑言碎語的人做朋友。你周圍生活著這麼一批人,這將有助於你不再對“別人的想法”過於在意,更不會恐懼。

第三,“別人”不是先知先覺的上帝,他們往往是道聽途說的積極追隨者。如果你活在“別人的想法”中仍然非常愉快,那麼你盡管模仿鄰居的生活吧。否則,你就需要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人態度。隻要你的所作所為沒有傷害到他人,你就可以隨自己高興,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這跟“別人”有什麼關係?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地努力完善自己,通過發奮圖強使自己強大起來,從而增加自信心。隻有自信才會讓我們無畏他人的任何眼光。學會正確處理外界的信息,從正確認識自己開始,做最真實的自己。人言如煙散,“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