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敏感害了你71(2 / 2)

盡管麵對這樣的待遇,兩位老人有資格指責他們,但這種以硬碰硬的做法,無非隻能讓局麵更加槽糕。子女們本來就不招待他們,這樣做必然會讓他們更反感。當然,兩位老人也確實沒有這麼去做,從始至終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溫柔來應對子女們的敷衍、不滿和抱怨。由於二老的明事理,解人意的做法,子女才沒有徹底撕破臉皮,恪守人倫,極盡孝道雖談不上,場麵功夫倒是做足了,表麵上的和諧還算維持住了。

生命就像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不是永遠都直線流淌,曲曲折折也是它的一部分。做人也是如此,學會示弱,適當收斂鋒芒,遇事能屈能伸,彈性處事才是王道。如果為人處世過於死板、倔強和剛強,隻會得罪別人,傷害自己。

有人認為示弱是一種懦弱無能的表現,其實恰恰相反,在不同的情況下,它是豁達、圓融和彈性的智慧象征。在人際往來中,一個懂的適時示弱的人,更能包容他人的觀念和想法,這樣的人,很少會與人發生衝突和碰撞,因為他的大度、寬容,緊張的局麵迎刃而解,從而化敵為友,還能收獲良好的人際關係。

正如影片中的兩位老人一樣,他們像彈簧一樣,在受到冷漠的壓迫時,懂得收縮自己,其實是在以一種圓滑巧妙的姿態保全自己。他們寧願委屈自己,也要維持在兒女心目中的美好印象,正是這種退步和低頭,血脈之情才得以延續不息。

固然,為人處世要保留一定的剛直和骨氣,可隨著閱曆的增長,當我們開始學著理解和容忍他人時,是非的標準開始變得模糊了。這個過程,我們就好比一隻吃進了沙子的河蚌,盡管如鯁在喉,隻要堅持不懈地用分泌物來消化它,包容它,幸運的話,還會因此收獲一顆璀璨奪目的美麗珍珠。

有著“石油大王”之稱的哈默,年輕時曾拜訪過一位睿智豁達的老前輩,那個時候,他年輕氣盛,目空一物,走路總是抬頭挺胸,大步向前,一副躊躇滿誌的樣子。一進老前輩家中的門,他的頭就狠狠地撞在了門框上,哈默這才發現,這個門框要比自己矮上一大截。

當他用手輕揉自己受傷的腦門時,出門迎接他的老前輩見狀大笑起來:“怎麼樣,很疼吧!不過,我相信這將是你今天拜訪我的最大收獲!”

哈默聽了這話有些不解,老前輩語重心長地解釋道:“一個人若想幹出一番事業,必須時刻謹記:該低頭時就低頭,這就是我想告訴你的。”

老前輩的話讓哈默備受啟發,從此,在人際交往中,他始終牢記這一準則,並從中受益良多,對他以後的成就起著重要的作用。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倘若我們不懂得示弱、退讓、容忍和妥協,那我們隻能像刀劍一般,雖然鋒利,尖銳無比,卻終究是容易被折斷。因此,做人最理想的狀態是在剛直裏加點“軟和劑”,就像韓信那樣,柔竹能敵強風,必要時候亦忍得了“胯下之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