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做好友情規劃大師,讓朋友都能成為真金朋友 經常換位思考,對方也會體諒你的良苦用心
莊子在《秋水》篇中記載了他與惠子的一次經典論辯,當莊子看到水中的遊魚悠閑自得時,忍不住感歎水裏的魚一定很快樂,他的朋友惠子聽完之後立刻質疑:“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則反駁道:“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一問一答就是對於換位思考的思考。惠子認為莊子沒有站在魚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所以不能妄下結論就覺得魚會很快樂。而莊子剛好以此為突破口,認為惠子同樣不是自己,沒有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想問題,自然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清楚魚會不會很快樂。
由於個性、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世界觀、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的不同,人與人之間往往會出現分歧,對於事情的看法往往會出現巨大的差距,這也是引發爭論和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朋友如果想要實現更好的溝通和交流,那麼就要懂得去為對方多做考慮,要懂得換到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其實惠子之所以會誤解莊子,就是因為沒有真正站在莊子的立場上來想問題,而在生活中,這種不為朋友考慮,沒有站在朋友立場上看問題的現象非常普遍。
比如很多時候,我們會和朋友之間發生分歧和矛盾。有時候即便是對方做對了,也會引起我們的誤解和不滿,也會被我們罵得狗血淋頭。原因就在於兩個人沒有站在同一個立場看問題,從而製造了矛盾。如果我們願意為對方考慮,願意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那麼這些分歧就會盡可能地減少。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專家張曉涵曾經說過:“朋友之間也不可能是完全心心相印的,沒有任何一個朋友會完全支持你,完全認同你的看法,我們隻能讓彼此的觀點靠得更近一些,隻能想辦法讓彼此之間走得更近一些,而這顯然需要彼此都為對方多做考慮。”
朋友之間就應該相互諒解、換位思考,當我們在做某個決定時,當我們在做某件事時,應該多去想一想“如果我是他的話,我會怎麼做,如果是我麵臨這樣的情況,我會拿出怎樣的措施來解決問題”“我這樣做,他們會怎麼看,會怎麼去想,會有何種反應”,如果你能夠經常多為朋友們考慮一下,那麼很顯然他們也會反過來為你多做考慮,這種良性的互動進一步拉近了彼此的關係,進一步消除了彼此的隔膜。
換位思考是一種人本主義的體現,更強調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強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觀念,畢竟我們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而且個人的主觀性通常都比較強烈,都對自己的思維和想法比較自信,而這種自信往往會傷害別人。所以有人說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就是選擇多從對方的角度出發去分析問題,因為經常換位思考,我們就可以準確地把握朋友的想法,從而有效消除分歧和矛盾。並且我們往往能夠做出準確的預判,不僅能夠投其所好,還可以事先替朋友完成想要做的事情,如此周到細心的做法,自然能夠得到朋友的認可和信任,對方也會主動體諒你的良苦用心。
1971年,博克成為了哈佛大學的新校長,但是在上任之前,很多人都對他進行質疑和抨擊,原因很簡單:博克曾經就讀於斯坦福大學。眾所周知,斯坦福是哈佛的死對頭,而且因為哈佛自身所犯下的愚蠢錯誤,才導致了斯坦福的誕生,哈佛人都知道斯坦福大學似乎總是在千方百計地針對自己,從這一個層麵來說,哈佛人對斯坦福大學抱有成見和敵意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在1971年,這種敵意卻集中爆發出來,誰能夠容忍一個對手的學生來自己這兒當校長呢?這不僅隱藏著巨大的陰謀,而且還表現了斯坦福大學對哈佛大學的侮辱,難道哈佛大學的校長還需要讓別人的學生來擔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