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軍事素質而言,王振宇確實是半路出家,但並不代表他的軍事觀念落後。相反在建軍思路上,受過後世資訊熏陶過的王振宇,遠比這個時代的軍人要清晰的多,也務實的多。
因此在目前的中國軍隊裏,也隻有王振宇敢於把不同籍貫的士兵大膽混編,而不害怕因為地域問題引起軍中內鬥。當然這是建立在待遇優厚,一視同仁的基礎之上的。加之王振宇努力推廣所謂團體概念,嚴厲打擊地域歧視。因此猛虎旅的戰鬥力不但沒有依著常規出現內訌而下降,反而隨著廣大官兵對於猛虎旅的認同而大幅上升。
整個混編過程中,最讓王振宇擔心的軍官問題也順利解決。目前全旅的軍官結構十分合理,湖南,湖北,廣西三省籍的軍官比例相當;其中湖南籍貫略占優勢,達到了四成,湖北廣西等籍貫的則各占三成。
王振宇對民國時期依著鄉黨原則的軍閥部隊的特點也是十分清楚,無非就是大軍閥哄著小軍閥,小軍閥哄著小兵頭,軍官再哄著老鄉,總之是一級哄著一級的來。具體來說比如袁世凱就要哄著直皖奉,馮國璋就要哄著長江三督,孫中山要哄著陳炯明的粵軍和楊希閔劉震寰的滇桂聯軍。而這些軍頭自己呢?他們則要去哄著手底下那一大堆契弟(結拜兄弟),從上到下全都是在哄著的,你要不哄他就不動。這還沒什麼,如果那天哄得不高興了,這些反骨仔就會玩一出炮轟大元帥府或者臨陣倒戈的大戲出來,讓你知道他們的厲害,軍法條令完全視同兒戲。再加上列強有意識的操縱,軍閥們自然隻能不斷上演下野複出,複出下野的劇目了。好好的一個國家硬是被這幫以軍人自居的畜生們折騰的烏煙瘴氣,元氣大傷。這樣的軍隊嚴格意義上來說已經不能算是軍隊了,而是一個淩駕於社會之上暴力政治團體。這個團體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出現,也為後來的諸多曆史悲劇埋下了伏筆。
對於軍閥,王振宇雖然談不上深惡痛絕,但是他個人始終認為,如果不是他們割據地盤年年混戰傷了國家的元氣。日本絕對沒那麼大膽子把蠶食改成生吞,蘇聯也不敢在外蒙和新疆的問題上上下其手,反右,文革,計劃生育等稀奇古怪的事情就更不會出現了。
簡而言之,如果沒有這幫子軍閥在,後世的很多悲劇都可以避免,起碼八年抗戰不會打的那麼稀爛。
不過厭煩歸厭煩,有一點卻是需要強調和明確:對於來自後世的王振宇而言,既然現在自己來了,那麼這些凡是想割據一方,阻礙自己統一全國的就都是軍閥,都是他的敵人。這些人的結局隻能給他當下飯菜,必須堅決徹底的消滅之。
王振宇甚至告誡自己:如果這個國家非要有軍閥存在的話,就隻能存在一個軍閥,而這一個軍閥就是他自己,王振宇。沒辦法,誰讓自己的檔次和覺悟比那些軍閥高了,嗬嗬(真不要臉!)。
基於這樣的認識,在第九旅擴建之初,王振宇就特別注意這個去軍閥化的問題,他把人事和財政大權通過教導隊和軍需處兩個機構牢牢的握在自己手裏。
但這還不夠,他還有意識的把大批湖北和廣西籍的學兵招入教導隊,然後委任這些人擔任基層軍官。更重要的是,他很注意士兵的待遇,該給足的從來不短缺,與之相對的就是軍紀的嚴明。都做到這一步了,如果還有人能從王振宇的隊伍裏拉出一支隊伍來,那王振宇真的要甘拜下風了,咱不抱怨,直接跟這位大大混好了。
不過如此作為的負麵效果也是很明顯的,當調防湖南的命令一下來,非湘籍的官兵難免會有想家的念頭,情緒上自然也會有些波動,這個情況一度也引起了王振宇的擔心。不過好在人類這個高級動物在麵臨選擇的時候,都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趨利避害的。比如這待遇,這些士兵可不傻,真要離開了第九旅,上哪去找現在這麼優厚的待遇去?兩害取其輕是人的心理本能,大家情緒上的波動很快就被自身的本能所抑製,同時跟著旅長打天下享富貴的意識居然還因此明確了幾分,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