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梓雯一到這裏就變得活潑起來,左看看右看看,然後拿著圖紙對德國人道:“這個客廳的頂要高,住房在二樓,總之要跟我在漢口的家是一樣的,你懂嗎?”
可憐的德國人一頭霧水的看著葉大小姐,您老在漢口的家是什麼樣的啊?王振宇和葉祖文看著天真爛漫的葉梓雯,也不點破,嗬嗬的笑了起來。
視察到此基本可以結束了,王振宇分別和陳紹,陳渠珍等人握手:“辛苦了,但是工程的進度還是要把握好,質量很重要,行政區的我希望在十一月能完成。最近鎮守使府的組建也要開始了,我希望你們能夠幹出成績來。”
不言而喻,陳紹和陳渠珍立刻明白了王振宇的意思,紛紛表示,請大帥放心。
明進財是靖州甘棠的一個老農民,和不少明家人一樣,世世代代靠租種黃家的土地為生。娶得老婆也姓黃,孩子到是生了一窩,可是因為衛生條件太差,最後成年的就二個兒子一個閨女,大兒子叫大虎,今年十七,二兒子叫小虎,今年十四。都是半大的小子,吃窮爹媽的年紀,可明進財種菜是個能手,地主黃老爺對他也是十分的客氣,經常補貼些東西,勉強也能 把日子過下去,不用去上山落草。
年初鬧土匪的時候,明進財的弟弟明進寶和媳婦一起讓土匪給禍害了,隻留下了四個細伢子沒人養,大的才十三,小的才六歲。明進財就這麼一個弟弟,隻得把這四個細伢子養了起來。這一下子多了四個嘴巴,家裏的日子就難過了起來。媳婦明黃氏難免抱怨幾句,明進財沒辦法解決,隻能粗暴的壓製,幾個大嘴巴下去,日子繼續過。
本來還計劃著秋收後去求求平日對自己不錯的黃老爺,看看能否多賞個十畝地給自己,然後自己咬咬牙給種下來。不成想夏種前,黃老爺主動來找自己,告訴自己,不用播種了。
“黃老爺,打我太公起,我們家就一直是租您的地為生,百多年來的日子就這麼過的,您今天要是把地收回去,我這一家八九口人還不得餓死啊?”
“進財老弟,我也是沒辦法,咱們甘棠鎮給劃了商鎮,我的地都被征了,人家商會錢都補了,還給我劃了三間鋪麵收租子,你說我還能怎樣?”黃老爺甚至語帶哀求的說道。
明進財無可奈何的接受了命運的安排,他看著老婆孩子,看來隻能找找別處的地主,看看能不能找點地來租了。可是商鎮化的速度十分快,靠著政策的扶持和充足的資金,大批農民失去了可以租種的土地。這個過程和英國工業革命前的羊吃人十分相似,大批農民失去了土地,這些土地變成了城鎮土地和手工作坊以及經濟作物農場。
幸好這一變革是王振宇有計劃有步驟推進的,在明進財帶著一家吃河豚自殺前,鎮守使府的工作隊和縣政府的工作組都派了下去。。。
“安江招募工人,月俸三元,還包吃住,這個條件不錯啊。”明進財在鎮上聽了負責招募勞工的工作人員的口頭宣傳,立刻接受了這個新的出路。開玩笑,三塊銀元,那可是足足四十斤大米啊,如果自己和大兒子一起幹,那就是八十斤大米。自己和大兒子不算,這餘下的再參合些紅薯之類的雜糧,勉強能喂飽老婆和另外六個娃了。
說幹就幹,明進財拿出了湘西人的勇氣,帶著一家十口踏上了前往安江的路。。。
前期的居住環境是很差的,為了避免發生瘟疫,所有的人都被要求接受身體檢查和衛生消毒。工棚定期要還滅蚊滅鼠,這些不久前還是土匪,農民的人現在被要求在固定的茅棚裏解決大小便問題,隨著家屬增多,男女茅棚還進行了分類。各中汙水也被指定倒入排水渠,當然你也可以不按要求來,負責監督的軍人會毫不客氣揮起藤條一頓亂抽,不會要命且恐嚇效果剛剛好。據說這是王大帥親自交代的新生活運動,一切從講衛生做起。
做了一個多月,八十斤大米已經變成了一百六十斤紅薯,可就這樣,孩子們還是吃不飽,而且長身體的階段,頓頓吃紅薯怎麼能飽。
明進財打算求管事的,能否佘點工錢,結果被管事的無情拒絕了,開玩笑,每一分錢都被總指揮部財務組的人算精了的,多撥一百個大洋都需要副總指揮陳渠珍或者總指揮陳紹簽字才行,否則一切免談。
這個時候義務教育還在設計中,在很多縣,連學校還沒建好。所以孩子們不要說餐補了,連書都還沒地方念。
這下真是半大的小子,愁死爹媽,明進財回家看著一大群搶紅薯吃的娃,氣的把椅子都踹翻了,歲數大的幾個孩子看著父親(伯伯)不敢出聲,歲數小點的直接就嚇哭了。
晚父親兩步進門的明大虎把這一幕牢牢的記在了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