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合黨(五)(1 / 2)

不給麵子也沒什麼辦法,王振宇發現人越是到高位就越是不可能隨心所欲,要顧忌的東西太多了,如果自己真的因為蔣介石的行為就去把人收拾了,那就太掉價了。由他去吧,反正曆史早就不是那個曆史了,除非有人把自己幹掉,然後來個撥亂反正。

正當上海這邊折騰的十分熱鬧的時候,北京卻是一片肅然。

雖然按照南北停戰協定,北京依然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但是很顯然這個中心已經是名義上的了,後袁時代的北京已經開始了貶值。不過以英國為首的公使團依然在北京沒有挪窩,因為他們自己還沒有就中國未來的局勢爭論出個子醜寅卯來。

英國公使館裏,一場宴會正在舉行,穿著豔麗的外交官夫人們以及來自北京的當權者們的女眷們正在宴會現場品著上好的法國幹紅,就流行的服飾交換著意見,打著領結端著盤子的中國小廝穿梭其間,為這些貴婦人們輸送酒水。這裏看不到一點歐戰的硝煙,有的隻有輕鬆愉快的交談和會心爽朗的笑聲,仿佛那場斷送了歐洲千萬年青人生命的戰爭跟他們毫無關係一樣。而在宴會現場隔壁的小屋子裏,氣氛就變得肅然起來,英國公使朱爾典,法國公使康德,美國公使芮恩施,日本公使日置益,俄國公使庫朋斯齊,傳統意義上的六大列強有五位在座。至於德國公使則因為是交戰國的關係,雖然在戰前有約定在對華問題是統一行動,但在實際工作中還是被有意無意的忽視了。

按照規矩,作為目前世界的霸主,英國公使朱爾典依然是第一個發言:“我的朋友們,這場在中國持續了四個多月的該死戰爭終於結束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個古老的國家現在已經進入到了實際分裂的狀態。我想作為文明世界的使節,我們有義務坐下來談談對於這個古老國家未來的看法,並且為這個國家的和平做點什麼。”

朱爾典還真的是個天生的外交家,罪惡的事情在他口中都變成正義的了,話說袁世凱稱帝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這位仁兄勸進,導致袁世凱真的以為列強會支持他,可是實際上忙於歐戰的列強根本不可能拿出什麼真金白銀來支持他了。甚至在護國戰爭爆發後,習慣於高高在上的朱爾典還做了一件讓日本人都覺得惡心的事情,他居然參照辛亥革命時期的辦法,把海關稅和鹽稅又扣下來了,這哪裏是在幫忙啊,這是在要袁世凱的命啊。沒了錢的袁世凱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麾下的北洋軍被各個擊破,最終成就了王振宇的大事業,也葬送了老袁的性命。而頑固的朱爾典現在不但沒有一絲內疚,反而把中國的分裂視為自己在華外交工作的一個重大勝利,理由是英國現在無力掌控中國,而分裂的中國可以更好的維護大英帝國在華利益。這個邏輯也太彪悍了吧,不過沒關係,日本人也是這麼認為的。

不過日本公使日置益接下來的發言可就沒那麼客氣了,隨著歐洲戰事的爆發,日本對於中國的幹涉力度明顯加大,日本人甚至當然不讓的認為,在中國的問題上,英國第一,他們日本就是第二。所以日置益搶在了法國公使康德的前麵發言,而法國人雖然對此很憤怒,卻無可奈何,因為他們的年青人正忙著用生命和身體去歐洲填壕溝,整個國家都讓該死的德國佬壓得喘不過氣來,隨時都處在風雨飄搖的邊緣。如果公使團真的要在中國進行類似於八國聯軍那樣軍事幹涉行動的話,隻能靠日本人和俄國人了,實際上俄國人的日子也不怎麼好過,他們剛剛在東線讓德國人打的滿地找牙。所以現在要幹涉中國內政的話,算來算去也就是日本人一家能出兵,所以現在對這些黃皮膚的小矮子的無禮就隻能是忍耐了,等老子們打敗了德國佬,你們就等著瞧好了吧。

日益意在日本人中長得算是十分不錯的了,英俊的麵容配上還算有些威武的八字須,在東方人的眼中絕對是標準的美男子。但是他說起話來就很咄咄逼人了:“作為公使團的一員,我很有興趣知道尊敬的英國朋友和法國朋友,你們在上海和那個公然和大日本帝國做對的南方軍閥談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沒有向我們這些協約國的朋友們做說明?”

朱爾典對於這個外表紳士但是內心粗魯的日本人很反感,實際上在二十一條的問題上,這個日本人扮演了十分不光彩的角色,嚴重的打擊了袁世凱的政治聲譽,現在好了,袁世凱死了,中國也失控了,所有列強都不得不坐在這裏重新選定一個甚至是多個代理人了。都是這些貪婪的日本人惹來的麻煩,朱爾典隱隱感覺,接下來中國的政治人物恐怕對於列強的尊重程度是比不上袁世凱這個前清的官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