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軍第一師據說是王振宇起家的老部隊了,因為近衛師的前身是王振宇收編的第一支隊伍,湖北學生隊。而第一師才是真正由王振宇的湘軍第二營發展壯大起來的,所以要論資曆,放眼整個青年軍係統,還真沒有幾個能和這個師叫板的。加上這個師又是猛虎第九旅教導隊打的底子,人脈關係也是全軍中數一數二的。特別是在王振宇的刻意安排下,幾乎全軍每個師的中高級軍官都有在第一師服役和學習的經曆。而其他部隊但凡戰功赫赫者,如張自忠這樣的,也會被調入第一師任職,在這樣一個大交流的環境下,第一師的人氣無人可比。
而在護國戰爭,歐戰中,第一師也打出了讓人無比羨慕的赫赫戰功。連一向對部下挑剔無比的白崇禧也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士氣還是裝備,青年軍各師之中,第一師堪稱王牌。
不過第一師的風格一直在變卻是不爭的事實,第一任師長是現在的近衛師師長趙東生,嚴格來說這個人是位猛人,而不是虎將。他能被王振宇如此重用一來是這小子夠忠心,要知道當初王振宇是替他挨過板子的;二來就是執行力強,讓做什麼就做什麼絕不含糊。這樣的同誌在平時是很好用的,但是臨戰恐怕就不怎麼好使了。所以趙東生官居陸軍中將師長,卻是沒有指揮部隊參加過團以上規模的戰鬥,這一點一直到他退役都沒有發生過任何變化。所以這樣的師長帶出來的部隊基本上沒太多特點,非要找個特點就是規規矩矩,什麼都是按照標準和條令執行,沒有一點活性,但是勝在嚴謹。
第二任師長是已經快要成為陸軍上將的陶峙嶽,這小子在東南會戰之前是被王振宇視為第一打手培養的。而他本人一度也十分爭氣,護國戰爭初期,奇襲寶慶府收編程潛林修梅,件件事情都辦的順順當當,第一師也在護國戰爭期間留下了一晝夜奔襲百裏的記錄。可惜陶峙嶽後來在東南會戰錯誤的判斷了戰場形勢,險些放跑了馮國璋率領的十餘萬北洋精銳,由此從第一打手的位置上跌了下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青年軍的第一打手白崇禧當時和陶峙嶽分任左右路軍總指揮,平起平坐。更加巧合的是,當時替陶峙嶽收拾殘局,最終使得李宗仁的東南方麵軍成功全殲馮國璋部的大功臣不是別人,正是現任第一師師長張自忠。雖然陶峙嶽在戰略判斷上存在瑕疵,但第一師當時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能跑能攻很迅猛。
現任師長張自忠在東南會戰的時候還僅僅是魯滌平麾下的一個營長,而且還是剛剛從北洋軍改編過來的。但是他獲得了很好的機遇,於是他在青年軍體係中迅速發光發熱了。歐戰凡爾登反擊戰是張自忠成名之戰,正是這一戰中,張自忠兩次成功完成了死守任務,讓戰力數倍於己的德軍無可奈何,奠定了他青年軍第一防禦戰大將的名頭,可惜後來又多了一個叫傅作義的家夥來搶這個名頭。張自忠僅僅擔任了半年師長,第一師的防禦能力就大大提升,就善於攻擊變成了能攻善守,這一次山東之戰,白崇禧這個參謀長思索再三,還是把守衛臨淄的重任交給了青年軍的第一師。。。
臨淄位於山東省中部、因齊故城臨近淄河而得名,地勢南高北低,並向東北傾斜,南北最大落差400米。由南向北逐漸變緩,依次分布著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微斜平地、淺平窪地等地貌單元。境內低山丘陵和平原麵積分別占全區總麵積的27.9%和72.1%。臨淄雖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但是軍事地形上來說,這個地方真的是無險可守。
張自忠差不多是全師最先抵達臨淄的,他根本沒進縣城就帶著幾個衛士四處看地形去了。看完地形後,麵色鐵青的張自忠一路沉默無語的回到了臨淄縣城,跟隨他的衛士也被唬得不敢出聲。
張自忠自己是山東臨清人,這次算是在自家門口作戰了,如果打得不好那可就是給全山東人抹黑了,想想心裏壓力頓時就大了不少。
當天晚上,張自忠就把第一師已經抵達臨淄的少校以上軍官招到自己的臨時駐地縣衙,目地隻有一個,群策群力想辦法,看看這個仗要怎麼打!
“師座,您看我們是不是沿用徐州之戰的老辦法,在這個開闊地型上構築彈性陣地,日本人戰鬥力再強他也得一個堡壘一個堡壘的打”參謀長蔣誌清是前任參謀長張旭光調走後接任這個位置的,上次徐州之戰他是參加了的,所以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如果王振宇看到這一幕估計會感歎曆史已經被他這個穿越者改的亂七八糟了,曆史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領袖的領袖蔣誌清居然淪落到給張自忠當參謀長的地步了。太屈才了些吧,可人家老蔣不覺得,他這個參謀長來得可不容易,這從政工幹部邁入軍事幹部可是很難的,虧得他有戰功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