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正毒,一隊人在山林間行進著,人被馬馱的行進在山道上,幾個手持長刀的士兵走在前麵開路,開出一條能讓騾馬通過的山路。這隊人就是離開日軍補給點的趙誌和他的直屬連,他們和騾馬的身上背負的是從補給點裏挑選來的武器和物資。
“不行了,不行了,歇一會再走”趙誌擺著手,上氣不接下氣的癱倒在草窩裏,狗子頗有眼色的趕緊遞上了水壺。一口水下肚,趙誌好受了些,狗日的財主也太貪財了,把日軍補給點裏的物資搬走了大半,不光把那些騾馬累的半死,就連趙誌也被強塞給了一挺輕機槍架在了肩上。
“你小子就知道拍馬屁,咋不見給我們也拿水來喝?”心情頗好的老炮用腳勾著從自己身邊走過的狗子。老炮從財主手裏弄了一門60迫擊炮,便把那笨笨的火焰噴射器甩給了早就垂涎三尺的饅頭。隻不過老炮全然忘記了,在這種滿是藤蔓灌木的林地裏,火焰噴射器要遠比迫擊炮要好使。
接連的這幾仗打的硬氣,讓大夥的心裏滿是傲氣,三仗全勝,自身傷亡隻有一半。雖然這會子大家滿身都是背負著的物資,像極了打家劫舍之後滿載而歸的土匪山大王,可是每個人心裏都是暖呼呼的,這可都是繳獲來的日軍物資。趙誌打仗曆來如此,劃不來的仗他是不會去打的,每戰之後的戰利品都是大家平分,所以大家被重重的物資累的半死,也沒有人有半句怨言。
趙誌本想著還在補給點周圍轉悠幾天,看看能不能再打日軍幾次伏擊,可是司令部一天幾次電報召喚趙誌和直屬連立即回轉新平洋。由於最近野人山中山雨較多,鋪設好的簡易公路多處滑坡中斷,大批的部隊和物資都被滯留在了列多。再加上遠征軍上層大佬們的扯皮,到目前為止,挺進新平洋、拉加蘇一線的就隻有112團一支主力部隊,正隔著大龍河與日軍對持。
司令部的情報來源一直都是英軍收買的當地人提供的,再輔以美軍偵察機的航拍照片,所以遠征軍的大鼻子參謀長柏特諾一直認為,在胡岡穀口至孟拱一線就隻有日軍的一個大隊,他一直以為112團是怯戰,鬧著要更換部隊或者追究軍事主官的責任。直到趙誌的電報和戰績傳回列多,司令部才改變了最初的想法,重新派出偵察隊搜集情報。
這次日軍是鐵了心要把遠征軍擋在胡康穀口,他們一共在胡康穀地裏布置了三個日軍聯隊,55步兵聯隊、56步兵聯隊和18炮兵聯隊。其中18炮兵聯隊和55步兵聯隊的指揮部就設在於邦,56步兵聯隊的指揮部則放在了大龍河沿岸的太白家,而且日軍幾乎將全部的兵力都集中在了北線,準備利用北線寬闊的道路和遠征軍進行糾纏。
實際上就在司令部召喚趙誌回軍的時候,他們已經召集38師和22師大部開始向新平洋一線挺進,令司令部做出這一決定的不是趙誌的情報,而是攻占拉加蘇的112團一部剛剛戰死了一個營長。這是自43年反攻緬甸以來,遠征軍戰死軍官中軍銜最高的一個,就連史迪威也到拉加蘇前線去視察了。
駐守拉加蘇的隻是112團的一個步兵營,他們麵對的可是日軍的一個整編步兵大隊和部分的日軍散兵,人數大約在2000人左右。司令部怕112團的那個步兵營孤掌難鳴,便想起了在叢林裏悠閑的直屬連,索性就下令直屬連向拉加蘇靠近,協助步兵營駐防拉加蘇。
趙誌一直不想和其他的部隊混在一起,他害怕被大佬們算計,害怕被當成了炮灰。可是司令部的命令已經下來了,要是敢抗命,那下場還不如去當炮灰。考慮到最近胡康穀地老是多雨,物資空投估計不會很順暢,趙誌就決定把日軍補給點裏繳獲的物資搬走一部分,以解決直屬連物資不足的問題。
駐守新平洋山嶺陣地的袁青青已經帶著留守的補充兵直奔拉加蘇,他們要在趙誌趕到拉加蘇之前構築防線,司令部一直沒有明確的出擊命令,所以拉加蘇一線早就和日軍攪在了一起以陣地戰為主。山嶺陣地上囤積的物資也被帶去了拉加蘇,隻給後續部隊留下了一個空空的山嶺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