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十四歲
石秦娥
挪威外交部近年來廣為散發的《挪威當代文學》是把拉格納爾·霍夫蘭德作為挪威當代幻想文學的代表人物介紹給全世界人民的。這份有中文譯本的文獻裏說道:“霍夫蘭德以挪威西部或者國際社會為背景構思出極為超乎現實的故事,就像以青少年為對象的獲獎作品《半夜飆車》。”從上世紀以來出版的多本《挪威文學史》也有大同小異的評價和推崇。1952年出生的拉格納爾·霍夫蘭德是久負盛名、自成一派的挪威當代文學家。自從80年代成名以來,已有40多部各類作品問世,獲得了許多國內和國際的文學大獎,並且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挪威的青少年讀物中,過去我們知道得比較多的是賈斯坦·賈德於1991年出版的《蘇菲的世界》,那是一本富有哲理的作品,是為青少年撰寫的歐洲哲學史入門讀物,閱讀起來難免有點費勁,但是卻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大門,讓我們初步領略到了挪威青少年文學的魅力。現在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首次推出了霍夫蘭德的得獎作品《半夜飆車》,這是令人高興的。霍夫蘭德的作品有鮮明的特色和魅力:好看、好玩、好懂;有趣、有勁,還真有意思。說它好看、好玩,是說你拿起書來就放不下,非要一口氣念完才過癮、才夠味;說它有意思,是說你看完了還要掩卷深思再回味回味。它還富有幻想,或者用更規範一點的話來說:超越現實,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
霍夫蘭德的作品,相信早晚還會有更多的中譯本出現,因此大概不必在這裏占用讀者的時間來逐一介紹了。但是可以告訴大家,他的青少年文學作品似乎有一個特殊的偏好,那就是故事的主角總是一個十四歲的小男生,家境不大富裕甚至貧困,而且遭遇到了天大的麻煩,或是陷入家庭的不幸與變故,或是擁有單親家庭舉目無助等等。這個十四歲的小男生依靠自己對未來的憧憬與幻想,做出了不可思議,卻又在情理之中的大膽行動,使自己融入社會,獲得了新的人生。他的作品故事並不複雜,情節亦不太曲折,但是卻不落窠臼,自有一股吸引眼球的魅力。
為什麼永遠由一個十四歲的小男生做作品的主人公呢?
主人公是小男生,是因為霍夫蘭德通常用第一人稱“我”來講述故事。如果主人公換成了小女生,那就挺別扭,不是嗎?
至於說為什麼永遠是十四歲,這裏頭究就多啦。
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裏,滿十四歲的少男少女都必須上教堂去領堅信禮。領過堅信禮的少男少女,雖然在法律上還未成年,但從教義上來說已經是小大人了。從十四歲開始,他或她就踏出了邁向人生的第一步,碰到事情不能夠再說“我還小呢,才十四歲”,而應當說“我自己能夠對付,我已經十四歲啦”。
十四歲也是青春期的開端,身體發育迅速,心理變化多端,生命力更加旺盛,思想活動也比早先多得多、不一樣得多。人的性格和性情都在這段時間內呈現出雛形,社會中的一切,不管好的賴的都想去親身嚐試,好奇心特別強而且特別衝動,往往缺乏自我控製的能力。所以人們常說那是個風險巨大的年齡段,學好學壞,走上正道還是誤入歧途,往往懵懵懂懂,甚至連念頭都不多轉一下。
十四歲的少年又往往遭到忽視。從表麵上看,該學習時學習,該幹啥幹啥,一切正常天下太平,可是內在的心理卻起了很大變化,早已同童年作了最後的告別,卻一時還搭不上青年的班車。這就造成了空虛、彷徨和失落,以致經受不住社會上變形金剛般的誘惑。
從《梅塞戴絲》(1989)到《半夜飆車》(1992),再到《不得安寧》(2006),那麼多作品寫的都是十四歲的少年所碰到的人生問題和麻煩,故事情節雖然各異,大意卻隻有一句話:“我自己能對付,我已經十四歲啦。”
這句話高聲吼出了一股陽剛氣概和豪爽性情。
這是一句什麼話呀?說不上是氣壯山河的豪言壯語,甚至一點也不“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