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張袞的這個辦法,不是沒有人反對。換句話說,大燕國上下很多人都是反對的。
反對的原因是很複雜的,張袞突然攢起來,自然讓很多鮮卑貴族心生不滿,有些人的反對幾乎是完全不理性的,隻要是張袞說的,他們就一定反對,這樣的自然沒有什麼可說的。
也有些人,是真的覺得張袞這麼做實在太冒險了,覺得現在發展的趨勢實在是很好,完全可以穩紮穩打,一定最終還是可以取勝,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做這麼大的一盤賭局。
唯有張袞這個時候知道,他這麼做其實也有迫不得已之處。
事實上,江南的晉國並沒有被張袞放在眼裏,那些狗咬狗一般的士族們,怎麼可能團結一致呢?雖然謝安這個時候已經算是名動天下,但是在他上麵,各種叔叔伯伯們是不會讓他放開手腳的。換句話說,短時間內,謝安根本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領袖。
張袞真正擔心的,是王猛。
昔日王猛去求見桓溫的事情,早已經名動天下,而後來,王猛投奔苻堅後,也迅速得到了信任,與這邊不同的是,王猛在苻堅的強力支持下,迅速清洗了大批反對派,雖然他們很多人是苻堅的親戚甚至長輩,可是苻堅毫不動搖,全心全意給王猛支持,在這一點上,張袞感到了恐懼。
慕容俊當然很信任張袞,但是問題在於,慕容家族和苻堅的家族不一樣,慕容家族崛起已經快五十年了,樹大根深,而且他們的繁殖能力似乎都很強,隨便一個人就十幾個兒子,兒子一多就有了勢力,就能通過聯姻等手段把其他的大家族串起來,而且,慕容家族裏雖然慕容俊既是君主,又是家長,可是其他人手上依然有很大的勢力,尤其是有兵。
他們手上有軍隊,那麼也就使靠著血腥鎮壓把權力集中到慕容俊手上變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張袞的辦法,也是現在唯一有可行性的辦法,便是暫時壓製這些矛盾,用一場空前戰爭的勝利,把慕容俊的威望推向巔峰,同時通過戰爭,消耗對手的勢力,創造整合的條件。
此外,張袞感到恐懼的地方在於,王猛已經開始進行的很多改革,其實思路和他不謀而合,也是張袞早就想幹卻困於現實不能去幹的,張袞當然知道,這些改革短期內會造成很大的陣痛,但是長遠看來,卻是利國利民,識貨的張袞當然知道,再過個幾年,關中的秦國一定會如同戰國時候的秦國一樣,國勢大漲,而到了那個時候,是不是還能戰勝他們,就不一定了!畢竟苻堅現在雖然年輕,卻已經能看出來他的潛力了。王猛就更不必多說。
因此,慕容俊也好,張袞也好,都有種緊迫感,要趁著他們還不足以做出什麼的時候,先發製人,取得絕對的不可撼動的優勢。
從這個角度來說,張袞的計劃很周密,幾乎每個細節都考慮到了,且做出了預案,他幾乎就要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