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七人同時論天下(24)(1 / 3)

淝水之戰之後,整個北方完整的戰略防禦體係基本崩潰,加上慕容泓,慕容衝等人相繼造反,一度使得苻堅的政權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而那個時候,石越的十萬大軍,卻基本保住了實力和建製,而且牢牢的守住了山東,卡住了南北的要道,並且一戰擊敗了最精銳的東路北府軍,也就是因為這個勝利,才讓苻堅和苻宏對於大局心裏有底。可以說,山東在,整個北方就在。

而那個時候,石越的駐紮地,就是廣固。

而這廣固不是別的地方,在曆史上,這個地方叫做臨淄,也就是戰國時候齊國的國都,在山東諸要地中.論防護之固,無如臨淄。可以說,自從薑子牙被封在這裏,建立齊國以來,齊國之所以始終處於能夠爭雄天下的有利位置,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國家始終是以臨淄作為根本的。

如今的廣固,過去的臨淄,東北對海,西北阻河,背靠山地,瀕臨淄水,有山川之險,有魚鹽之利。昔日蘇秦組織合縱時,在臨淄對齊宣王說:“齊,南有泰山,東有琅琊,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謂四塞之國也。” 司馬遷也稱“臨淄亦海岱之間一都會也。” 可見這個地方,不但富饒的足以支持一個國家,而且地勢的險要也足以擋住敵人的進攻。

事實上,在淝水之戰之後,手握重兵的石越,當時也有過一番考慮,因為石越雖然對於苻堅絕對的忠誠,也一定會為了國家戰鬥到底。但是,他總得為手下的十幾萬人考慮,也總得為自己的前途考慮。

既然他是肯定忠於苻堅的,那麼如何保住這種力量,如何最好的利用這種力量,讓這支軍隊能夠占住一個合理的根據地,並且發揮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就是他考慮的首要問題。而那個時候,石越的妻子王氏卻告訴石越:“山東沃野二千裏,精兵十餘萬,左有負海之饒,右有山河之固。廣固城曹嶷所築,地形阻峻,上足為帝王之都,中足以守南北之路。既得其地,然後閉關養銳,伺隙而動,則大人舉足而分輕重也。”

王氏的這番話說服了石越,這也是石越最終選擇駐守廣固,全有山東的原因,也正因為石越就像一根釘子一樣,牢牢的戳在了這裏,確保了整個大局的大概穩定,當時的苻宏才敢帶著區區數萬兵馬,不惜唱空城計而南征北討,最終把晉國的兩路北伐軍各個擊破,從而一舉扭轉了那個危險的局麵。

隻是此一時,彼一時,後來的石越,因為看見慕容衝和慕容垂之間發生了衝突,而那時候,鄴城和整個河北還在苻丕手上,因此這讓石越決定冒險,他率領全部軍隊,毅然離開了山東,而進入河北,按照他的算盤,苻丕在鄴城內,自己在鄴城外,慕容衝和慕容垂在中間,如此夾殺,如果配合得利,可以一舉將慕容家的叔侄殲滅在鄴城城下,從此整個北方也就太平了。

設想的很好,之前的策劃也很周密,很多事情,石越也都想到了,可是他唯獨漏算了一點,塞外的拓跋珪居然在這個當口率眾南下,而且南下的時機,偏偏就是在雙方的對決陷入焦灼的時候。

在這個時候,隨便的一支奇兵的出現,就足以改變整個局勢,結果不消說,石越敗了,敗得很慘,十萬大軍根本沒剩下多少,苻丕也敗了,鄴城也丟了。就連之前已經圍攻鄴城很久的慕容垂也敗了,還白白給人家做了嫁衣裳。

不過,石越是聰明人,看形勢不利,根本一點不糾纏,迅速帶著心腹跑路,倒不是他膽怯,而是他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個時候,隻要自己在,大秦在東方就一定能夠留下一支力量,因為自己就有從無到有的本事,而自己如果死在這裏,那麼大秦在通關以東,是不是還能有人,就不好說了。

但是,之後這一次獲益最大的慕容衝,卻苦於一個現實:這一次他能取勝,歸根到底,是因為李千山設的險計實在太過精妙,恰好把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了,而讓慕容衝成功的以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大的利益。可是問題在於,這樣的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一切歸根到底還得看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