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貨幣戰爭(22)(1 / 2)

“去去去,開什麼玩笑。”苻寶不滿的說道,“陛下現在可忙著呢,據說心情也不是太好,他才沒空管這些事情,再說,你讓我怎麼說?”

“陛下忙,無非是因為國事不順嘛。”秋兒說道,“如今這麼樣子的大局,國事如此艱難,公主,您是禦妹,如今也是統兵的將領,那您為陛下分憂,也是理所當然的啊。”

“是理所當然啊。”苻寶點點頭。

“所以嘛。”秋兒得意的說道,“立軍功是直接解憂,卻是治標不治本,如今公主大可以效仿漢人的王昭君那樣,親自與段業聯姻,必能夠解君之憂,解國之……公主,饒命,饒命啊,哈哈哈哈哈。”

原來,苻寶見秋兒越說越不像話,怕她再說出些什麼別的來,加上自己也有些羞澀難耐,幹脆一陣咯吱,反正秋兒非常怕癢,這麼一咯吱,她就直接笑個不停了,當然沒有功夫繼續說下去。

兩個美人又一次鬧成一團,嬌笑聲讓她們仿佛暫時忘記了自己的煩惱。

……

至於段業,關於交易所的布局,其實已經進行了有一陣子了,現在各種大宗商品的價格正處在繼續上漲的時期,市場依然處在沸騰的狀態,自己暫時也不必去操心這個事情。

因為段業現在需要做另一件更大的事情,這件事情,甚至比起推動大宗商品交易所還要重要。

大宗交易,其實隻是把市場給激活,順便重新調度資源,也順便為涼州找一條新的生財之道,還為之後的很多事情布局。了解內情的崔浩和劉穆之等人,當然都對此佩服的五體投地。

可是在段業看來,這些不過是毛毛雨。

段業下一步準備動手的,是貨幣製度。

所謂貨幣,通俗的說就是錢,但是按照段業的記憶,如果嚴謹的表述,貨幣是指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畢竟這個年代,雖然各種不成熟,但是其實,段業還是認為,這可是算是個商品社會。既然是商品社會,這貨幣就要扮演著很重要的作用。

作為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在目前的社會,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的職能。

曆史上曾有過不同的商品交換充當過貨幣,當然最早的時候,其實這是沒有貨幣這個概念的,人類最開始使用貨幣的曆史產生於物物交換的時代。因為那個時候,人們往往隻能靠打獵或者粗加工的辦法得到一些物資,卻很可能得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而這樣的話,交換就產生了。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一頭牛換兩頭羊。

但是這樣就有問題,因為有時候,如果想要交換的商品之間,價值上有差異,那交換就很可能不能發生。比如你想用一頭羊換人家一張獸皮,這怎麼換呢?就沒法換,因為雙方隊員價值的認同不一樣。

更進一步,有時候,這種交換,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製,那就不是怎麼換,彼此各出多少的問題,而是讓交易根本就沒法達成,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就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比如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包括在段業現在所在的時代,布帛還在用,並且是很主要的貨幣。然後還有刀啊,牛羊啊,都當過貨幣,當前主要的貨幣,自然是銅錢。而後來段業也知道,連鐵錢都出現過。

再後來貨幣商品逐漸過渡為金銀等貴金屬。隻是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和交換的擴大,金銀的供應越來越不能滿足對貨幣日益增長的需求,又逐漸出現了代用貨幣、信用貨幣,以彌補流通手段的不足。

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裏,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使用金屬貨幣的好處是它的製造需要人工,無法從自然界大量獲取,同時還易儲存。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包括中國在內的有些國家和地區使用過鐵質貨幣。

早期的金屬貨幣是塊狀的,使用時需要先用試金石測試其成色,同時還要秤量重量。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加複雜而先進的貨幣製度。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鑄造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這樣,在使用貨幣的時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測試成色,無疑方便得多。這些硬幣上麵帶有國王或皇帝的頭像、複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免偽造。而在中國,銅錢則一般會刻上當時這個朝代此時的年號,比如什麼五銖錢啊,各種通寶錢啊,上麵都有相關的年號。而金屬貨幣,固然有諸多優點,但是最大的缺點就是過於沉重,不便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