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大師淡淡一笑,搖搖頭,說道:“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這話怎麼說?”孔老爺子笑道。
景公卻把話頭接過去,說道:“伴隨著茶壺收藏風氣的盛行隨之而來的是,仿製品也大量出現。我有一位朋友是馬來西亞的紫砂藏家,家中紫砂藏品近千件,但其中真正的藝術品也就幾十件而已。”
葛大師笑了,說道:“你那位朋友我也認識,去年到他家做客時他拿出自己的藏品讓我欣賞,我居然在中間發現六件屬於我的仿製贗品。”
徐老歎息了一聲,苦笑著搖頭,說道:“是啊,那贗品或者粗製濫造的紫砂壺不僅沒什麼收藏價值可言,更把這一行弄的烏煙瘴氣,簡直氣死我了!”
“你這個老頭,都什麼歲數了脾氣還是這麼火爆。”
孔老爺子哈哈一笑。
但任何人都必須承認,藝術價值比“老”更重要。
許多人以為紫砂壺越老越好,專門藏舊壺、老壺。
殊不知市麵上有各種各樣的造假方法,一心為了掙錢的商人為了將泥料的表麵作舊,經常會在一件紫砂壺上擦皮鞋油,最後的模樣很像人手經常摸的樣子,看上去有古舊感。
更有甚者,用強酸腐蝕作舊,又或是將紫砂壺塗上白水泥用水去泡,做成出土效果。那樣製成的紫砂壺用來泡茶,不僅對人的身體一點好處都沒有,最可怕的是會對人的神經造成影響,一旦深入骨髓,到時候隻怕神仙也難救了。
葛大師的父親曾經就說過關於“茶禪一味”一詞的簡單的道理,老人家說,茶即“禪”品茶如參禪。飲茶因能清心寡欲、養氣頤神,故向有“茶中帶禪、茶禪一味”之說。
其實,衡量一把紫砂壺收藏價值高低的關鍵還是看藝術價值,並非一定是越老越好。
染色紫砂不宜泡茶,宜興紫砂泥由於其礦區、礦層分布不同,其天然色澤多達幾十種,非常奇妙。
天然紫砂泥質有紅泥,或稱朱砂泥、紫泥、本山綠泥、天青泥和調砂泥等。
但現在不少製壺者為了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在陶土裏隨意添加化學原料,最後製作出來的壺色彩雖豔,但泡茶就會有異味,對身體惡劣的影響更是令人不齒。
故中華曆來以茶香與書香、墨香齊名,是高雅、安祥、和諧之社會精神的體現。 文人墨客,清茶一杯,淡風論雅;芸芸眾生,一茗在手,照樣海闊天空。
平易近人,寧靜淡泊,雅俗共賞,這就是茶之性,茶之品!
“前輩,我準備好了。”
劉宇浩放下手中的物件,微微笑著看向葛大師示意自己已經可以開壺。
葛大師瞥了一眼劉宇浩為開壺所做的準備工作微微愣了愣,臉上的笑容消失了,還有些凝重,神色中帶有一抹淡淡的訝異。
但稍稍遲疑後,葛大師還是點點頭,笑道:“那現在就開始吧!”
劉宇浩絲毫沒有在意葛大師的詫異,輕笑著點點頭一板一眼地按照自己的方法開始開壺。
開壺之法,古而有之,眾說紛紜,有豆腐煮,甘蔗煮,茶湯煮,清水煮,亦有加香蕉皮煮,加瑪瑙水晶煮,加橘子肉煮,就差沒有加味精醬油煮。
據說諸多法門各有效果,也引來眾壺友競相仿效試驗,眾人開壺開的不亦樂乎。
開壺後,據說可以去掉新壺的火氣,去掉土味,讓茶汁第一次充分滋潤愛壺,所以很多愛壺人士對於開壺是萬不可缺的程序。
但萬物皆有其法,所以齊老爺子有一物一法之說,老爺子認為無論什麼物件,它隻有一種最適合它自己的保養方法。
依照齊老爺子的理論,劉宇浩也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開壺方法,他先將石瓢放入清水中,剛剛淹過壺一寸許,撥開紅泥小爐炭火,使之慢慢沸騰。
最愛說話的徐老此時也不再言語了,好奇的看著劉宇浩的動作。
清水煮壺是為了先清理一下壺裏壺外的汙漬,待水沸騰十分鍾後,劉宇浩從水中將壺取出,用幹淨的壺巾沾清水小心翼翼地把石瓢細細擦淨,然後放到一邊等壺自然風幹。
“小子,你這是大眾方法,沒有什麼特別嘛!”
徐老嘴角稍微撇了撇,嘴角露出一絲淡淡的不屑。
劉宇浩雖然不會在意,但可心裏卻驀然受到了啟發,就在徐老說話的時候,他看著風幹變冷的石瓢突然生出一種怪異的想法,心說:“用異能可不可以開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