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禪的心態(1)(1 / 3)

一開始就作了斷

世上最痛快的事就是了斷,最智慧的事也就是了斷。

中國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從小誌氣不群,博涉詩書,卻又不務正業。遊手好閑,《五燈會元》記載他精通玄學。另據野史說他尚武,從過軍打過仗,曾殺人無數。從後來慧可揮刀自斷手臂的作為來看,慧可修的可以叫做——武士禪,又可稱俠客禪。

禪宗的機鋒用語裏有許多軍事戰鬥術語,很多禪師極有英雄氣概,選與慧可大有幹係。

慧可在達摩祖師麵壁的山洞前跪了三天三夜,雪下個不停,達摩祖師還是不出來見他,慧可就抽出背上鋒利的刀,刀光與雪光輝映的一刹那,鮮紅的血光四射,一條手臂掉在雪地上。

達摩祖師猛聽見“嗨”的一聲,就從洞裏走出來。

達摩祖師不動聲色問他:“小夥子,你這是幹什麼?”

慧可堅毅地答道:“請你為我安心。”

達摩祖師喝道:“拿心來!我為你安。”

慧可一愣,喃喃道:“我怎麼也找不到我的心。”

達摩祖師燦然一笑:“我已經為你安心了。”

慧可當下大悟:“我已了斷,我已安心。”

達摩開示慧可

慧可斷臂求安心,達摩讓他不要依靠外力,要自己安心。慧可痛極了,一顆心自然就蘇醒。

這,就是中國禪宗的威猛緣起。

一刀剁掉虛無手。

一喝頓斷問題心。

慧可茫然的那一刹那,空闊無邊,冰清玉潔。

如敵對陣,見血封喉。穩、準、狠,嗬嗬,要命要命,要心要心。釋迦拈花一笑,隱藏萬千殺機,達摩粲然一笑,煩惱之軍蕩平。

以暴易暴非易事,

不取賊王奠出手。

出手就要作了斷,我以我血為好酒。

壯哉,禪者!奇哉,禪者!

我姐在廣州打工,春節大老遠跑過來看雪,遊長城。我說:“現在長城風太大,最好別去,一去準感冒。”她又問怎麼還不下雪?我說:“雪已經下過了。要等再下雪,除非是年過了。”

這樣,她既沒看到北京的雪景,也沒去長城,怏怏不樂地回了廣州。

而此時,我的書窗下麵正是一片白茫茫的雪景。昨天我還教我的侄女王怒讀魯迅《野草》中的《雪》呢。下雪那天,我剛好去香山給一個好朋友朱病起送稿費過去,欣賞了一回著名的“西山晴雪”。如果此時去長城,當然雪景是極可觀的。

我姐懷著遺憾離開北京。

我長住北京,因此美景無遺。

所謂了斷,有時指離開——“走”。

有時指留下來——“不走了”。

“不走了”是最大的了斷。

這種了斷如此徹底,因此處處可見奇景。

我看到下大雪了

我姐想看到北京的雪卻沒看見,我不怎麼想卻看到了。

大雪並非為我而下。

我卻因它而有喜樂。

人生不可預設,自然而然,就一定有奇景。

王少農與熊晉仁一起喝茶。

熊晉仁興奮地說:“我有好茶。”

隻見他先把茶具洗幹淨,用手輕輕在茶筒裏撮出幾撮茶葉,放進茶壺裏,注開水,緊緊蓋上,藏寶一樣放在桌上。過了幾分鍾,他忽然把泡開的茶水倒掉。剛開始,王少農對他此舉甚感不解。

隻見他又在茶壺裏注上水,又緊緊蓋上,又藏寶一樣放在桌上。過了幾分鍾,他笑著說:“可以了!”

於是把壺中之茶一一倒在精致的小茶杯裏。

王少農細細品之。

有山雨之清香,有甘泉之涼味,有明月之奇色。

王少農讚曰:“好茶!”

問他為何倒掉頭開?

熊晉仁說:“茶訣有雲:‘頭湯味濁,二湯味清。’我當然要取清者飲之。”

王少農因此悟出:人的一生也是“頭湯味濁,二湯味清”。應該先把以前的事“倒掉”,現在的事才能做好。

“倒掉”謂之了斷。

了斷就是了結、截斷,強行分開。

人們常濫用“自然”一詞,自然其實就是強行。很多事你想自然而然那是不可能的,你強行去做,反而自然了。當然這要看是什麼事。

古代有個百了和尚,百了和尚喝酒無量,醉了就不喝了。他也念佛,不想念就不念了。他師父罵他懶,要他一定念滿三千遍。百了和尚說:“我不想念了。”師父拿他沒辦法。他嫌寺裏規矩太多,一個人跑到後山躲起來打野兔吃,引來了一大群和尚。他幹脆也建一寺,就叫“寺後寺”。剛建不久,忽又棄寺而去,雲遊四方,據說後來修得善果。

百了和尚名言:“一了不如百了,百了又不如不了。”

所謂“不了”,就是不了了之。

他做什麼都不了了之,正是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之真義。

很多事差不多就行了。

很多事不做也行。

很多事做了就做了。

做還是不做,隨你的心。

但你首先要明白你的心是什麼。

如今有個一了,搞書法的。一了為人乖張,看樣子卻最老實不過。一了的書法受日本人井上有一的影響很大,頗為不俗。

一了決心與中國書法作了斷。他曾做了一個行為藝術“墨浴”。全身脫得精光,當眾用墨洗澡。說是洗澡也不是洗澡,那墨能把身上洗幹淨嗎?純屬往自己身上抹黑。一了此舉痛快淋漓,但並未達到他自己希望的“一了之境”。

一了的行為藝術:量浴

一了用墨洗澡,越洗越黑。他本想借此舉來顛覆中國書法的傳統,沒想掉進了更大的傳統中。他把自己抹黑,當他用墨把自己澆滿全身,人們隻看到墨,看不到他。他自己迷失在自己的行為中。

墨浴非禪,因它不能了斷。人與衣服了斷易,人與心中的墨團了斷不容易!

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假如菩薩用裝滿恒河的沙粒那麼多的世界之寶用來布施;假如又有人懂得一切法都是無自我的,並得以獲得無生無相舳境界,那麼後者所得的功德要比前者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