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文化導向——心智類型(6)(1 / 3)

△ 這樣的“朋友”相當於澳大利亞人和中國人所說的“熟人”,而不是密友。美國人喜歡和人分享個人信息,這很容易把大多數其他國家的人搞糊塗,他們會以為你已把他當成了親密好友。

△ 你可以成為美國人眾多朋友中的一個,即是一個普通朋友。 如果他們覺得你對他們有用,那麼你就可以被看成一個“朋友”。但這樣的“朋友”並不是美國人意義中的親密好友。

△ 美國人喜歡把不同的關係放到不同的層次上。例如,如果你們是辦公室裏的朋友,就不是他整個家庭的朋友。如果你是在健身室裏認識的朋友,他們不希望你向他們要求替你找一份工作。否則就是已經侵入個人的其他關係領域。

△ 友誼通常不包括像澳大利亞人和中國人那樣的義務。

△ 美國人很難理解澳大利亞人和中國人在他們的友誼上添加的義務。

△ 隻有在方便的前提下,美國人才會幫助他們的朋友。

◎ 中國人

△ 如果你融入不到朋友的圈子內,就隻能呆在圈外(在被接受和信任之前,你不可能成為他們的朋友)。

△ 友誼需要長時間的培養。你在成為朋友之前,先要通過“信任”和“地位”等方麵的測試。

△ 很多朋友是世襲的。

△ 中國人看重一個人的家庭、社會關係、地位和成就。

△ 友誼和商業夥伴對中國人很重要,他們對待這些關係時很認真。

△ 有不同程度的友誼。中國人很容易把一個人稱作自己的朋友(即使他們隻有過短暫的相遇)。然而,中國人對待普通朋友、好朋友以及最好的朋友的方式是不同的。

△ 中國人需要時間來培養新的友情。時間對於決定友情程度起著重要作用。認識一個人越久,對他了解越深。中國人會給交往越久的朋友“加分”。

△ 同樣地,如果他發現朋友做了不該做的事,“分數”就會下降。

△ 這就是說,他們在把你當成朋友之前,會花時間來判斷你是否值得信任以及能否做他們的朋友。這通常要花好幾年的時間。

△ 做生意時亦如此。你必須先證明自己是他們喜歡的夥伴或客戶。在他們未決定是否要和你談生意之前,急匆匆地進入商談是不會起任何作用的。

△ 作為一個朋友或商業夥伴,總伴隨著相應的義務。朋友在有需要幫忙的時候,會期望你能站在他那邊,並以任何可能的方式為他提供幫助。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通常不能理解這一點,因為這種義務可能責任很重大,或者要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甚至牽扯到好幾代人。

△ 中國人給朋友送禮是表達友情。請朋友外出吃飯或為他埋單(結賬) 是不成問題的。這被作為一種感情投資。朋友也會禮尚往來以顯示公平。

△ 中國人希望與那些比他們更有信用、更有成就的人交朋友。即使不比你強,至少也要持相當水平。如果你和差勁的人做朋友,同僚和友輩可能會看不起你。

△ 友誼是如此抽象,一旦失去信任,永遠不能重拾。重建友誼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們有可能會保留一定距離的關係。

交往小竅門

◎ 澳大利亞人

▲ 美國人認為澳大利亞人很難結交,而且覺得他們被測試的時間過長。

◎ 美國人

▲ 美國人很容易便向他人透露個人信息,這令澳大利亞人和中國人很疑惑,也會令人覺得他們不真誠。

▲ 有些人覺得美國人不真誠,不可信,因為他們總是很快和人交朋友,如果那人對他們沒有用,又會很快轉移目標。

▲ 要知道,美國人向你透露個人信息隻是想和你進一步發展朋友關係的前奏曲,而不是澳大利亞人定義的真正“朋友”。

▲ 美國人要記住,和中國人交朋友意味著長期投資,因此要有耐心。中國人希望困難的時候能得到你的幫助。

友誼和分享

許多其他國家的人覺得美國人非常友好和開放。美國人經常漫不經意地與不太熟的人談論著在其他人看來非常私人的話題,並且把這種交談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但是你千萬不要領會錯意,以為他們真的那麼樂於公開談論自己的私事。除了最親密的朋友,他們是不會把心底最深處的秘密告訴你的。

澳大利亞人雖然很珍惜友情,但他們通常不像美國人那樣和朋友分享那麼多私人信息,特別是男性之間。涉及到感情和情緒時尤其如此。澳大利亞人很少和親密的朋友或哥們之外的人分享私人信息,即使是好友,相互之間的交流也相當有限。

這些差異經常導致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彼此誤解。美國人覺得澳大利亞人孤立和封閉,澳大利亞人認為美國人膚淺或者當美國人覺得他們已經是好朋友的時候,澳大利亞人感覺並非如此。

中國人確實會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私事,但是友誼的深淺(最好的朋友、家族的朋友、商業夥伴)決定了分享的程度。分享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比如:你們做了多久的朋友,在他困難的時期你幫助過他嗎?中國人會記得其他人為自己所做的。好心和幫助別人會得到回報,而且得到幫助的人會對此念念不忘。保守家族的秘密就是一種幾乎神聖不可侵犯的信任。

文化差異要點

◎ 澳大利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