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事先有人推薦你去見某個人,你應當在約會時提到那個人,除非推薦人要求你不要說出他們的名字。

△ 美國人要求守時。如果是商業會議,遲到5~10分鍾就被認為是遲到了。

△ 商業會議必須提前安排。有些會議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出通知,這就取決於對方是否有空了。如果對方恰好有空,並不說明他不夠重要。

△ 通常,商業會議會提前2~4周作出安排。

△ 如果是商業會議,美國人希望提前知道誰會出席會議以及會談的議題。這有助於他們確定派誰出席比較合適(同等級別的)。

△ 在會議開始前排好議程被認為是專業化的體現。對於相當正式的會議,議程通常會在開會前送達每個出席會議的人手中。

△ 在社交領域,提前兩周預約是普遍的做法,雖然也有許多人現在很忙,需要更早預約。

△ 在社交領域,人們不會那麼準時,但總會在15分鍾以內到達。如果是正式的晚餐,人們也應當準時到場。

◎ 中國人

△ 你需要一個雙方共同的朋友或者中間人來安排你與一個素不相識的人見麵。

△ 如果這個共同的朋友出席你們的初次見麵,那就更好了。

△ 如果某人建議你約見某人,他通常需要打電話或者寫紙條通知對方,以確保對方能接受你的邀請。

△ 守時是很重要的。最好提前5分鍾到達,而不要遲到5分鍾。

△ 如果參加商業會議或者參觀公司、工廠,務必要準時。讓主人等你是很不禮貌的,因為這段時間是他安排好給你。

△ 會議必須提前1~2周安排。建議你預約高級行政人員或者政府官員要盡早。如果你是好朋友,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通知你開會。高級行政人員可能會在最後一分鍾接到要去參加重要會議的電話。這不會被認為是不尊重對方。

△ 安排會議時,中國人希望知道將參加會議的人是什麼級別的人。這點很重要,因為中國人至少要派職位相等的人員參加會議,才能體現對你的尊重。

△ 會議議程通常在開會之前就準備好了。

△ 中國人喜歡在會議結束時簽署一些東西。他們喜歡簽署理解備忘錄,甚至為了做記錄而記下會議的一些細節。

△ 在社交領域,提前兩周預約是普遍的做法。但如果你知道對方很忙,就要盡早預約。

△ 你應當準時出席社交領域的約會,雖然比起商業會談,遲到15分鍾仍然是可以被接受的。

交往小竅門

◎ 中國人

▲ 你必須準時出席與中國人之間的商業會晤。同時你也應當提前安排好日程,確定參加會議的人以及他們的頭銜和職位。

▲ 在中國,你需要一個中間人或者共同的朋友安排你與一個陌生人的首次見麵。

商業餐

在所有的國家文化中,商場上的人都會和客戶、合作夥伴一起吃飯。對中國人而言,這是他們生意場上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為了建立和維持他們的商業關係,和中國人吃飯是件相當重要的事。雖然用餐期間他們也會談工作,但大多數時間都用於發展私人關係,以便為以後的各種生意打下牢固的基礎。

商業聚餐對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也很重要,但由於競爭的加劇,迫使大多數公司縮減開支,招待客戶及其他商業合作夥伴吃飯受到一定的限製。

文化差異要點

◎ 澳大利亞人

△ 澳大利亞人不如美國人那麼喜歡早餐會。雖然也有,但是不多。但是有早晨舉行的研討會和聚會。

△ 商業午餐普遍得多,而且通常會供應餐酒。

△ 工作午餐不同於商業午餐,每個人在這期間都要像在商業會議上一樣持續工作。這通常是快餐,比如三明治和水果,一般不供應酒。雖然不常見,但人們也可能有工作早餐。商業晚餐主要是為了結識其他人,一般不會是工作餐。

△ 如果參加早餐會,你談的應當是與生意相關的事。這不是一個社交場合。雖然會有簡短的閑聊,但大多數澳大利亞人會迅速切入商業話題。

△ 晚餐通常在6:00pm~8:00pm之間開始。

△ 你可以在邀請的時間之後15分鍾到達。但最好能準時。

△ 開始的15~30 分鍾常常用於喝酒(酒、啤酒,有時是雞尾酒)及閑聊(天氣、家人、旅行、在國內的經曆等)

△ 如今很多邀請函上寫的是7:00pm~7:30pm,就是說你可以在 7:00pm和7:30pm之間到,但必須在7:30pm之前到達。通常, 7:00pm~7:30p.m.之間會供應酒,晚餐和活動會從7:30pm開始。

◎ 美國人

△ 美國人經常安排早餐會,因為他們經常可以在這個時候見到那些在其他時間很忙的人。

△ 通常希望通過早餐會談工作。

△ 美國人並不像中國人那樣看重吃飯。商業餐期間可以討論任何需要討論的話題,同時確保你能吃飽就可以了。

△ 工作午餐不同於商業午餐,每個人在這期間都要像在商業會議上一樣持續工作。這通常是快餐,比如三明治和水果,一般不供應酒。雖然不常見,但人們也可能有工作早餐。商業晚餐主要是為了結識其他人,一般不會是工作餐。但如果是會議的延續,可能會變成工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