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外國大企業家的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外國大企業家的故事艾爾·杜邦
艾爾·杜邦,生於法國巴黎塞納河畔的古都尼摩爾,1789年舉家遷往美國,是美國杜邦公司的最初創業者。
艾爾的父親皮艾爾·S·杜邦出身貧寒,世代以製造鍾表為業,但他具有出色的政治才幹,曾活躍於法國的政治舞台,與當時美國的傑斐遜、富蘭克林熟識,這對日後杜邦家族在美國的發展影響深遠。1789年路易王朝倒台,杜邦一家隻得遷往美國。在美國皮艾爾·S·杜邦實行了幾次投資計劃均遭失敗,這一切直到小兒子艾爾·杜邦火藥廠的建立才發生改變。
一次打獵中,艾爾的槍支發生了幾次爆炸。這些爆炸激發了艾爾的靈感,他意識到美國火藥主要依靠進口,而戰爭的機會將會使火藥前景無限。早在法國,艾爾由於受到父親的一位朋友——化學家拉瓦錫的影響,對炸藥研究十分著迷,並且也熟悉炸藥的製作過程,這一切為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艾爾首先獲得了美國政府的支持,從法國帶來了機械和技師。1840年,艾爾·杜邦的首批黑色火藥製造出來了。由於它色澤鮮豔,爆炸力強,品質不亞於任何歐洲火藥,因此獲得了大量訂單。僅美國海軍一下就訂購了22萬英鎊的火藥。1812年美英戰爭的爆發使杜邦火藥名聲大振,成為軍方首選產品。戰後,礦山、道路、港口的長足發展使杜邦火藥供不應求,銷售額年年上升。1834年,艾爾去世時,杜邦工廠已經名揚全美了。
艾爾去世後,三個兒子繼承了父親的事業。1846—1848年的美墨戰爭使得公司快速發展。1861—1864年的美國內戰時期,支持北方也使得杜邦公司獲得軍方讚賞,這些戰爭使得杜邦家族的財富再次獲得巨大的增長,為杜邦帝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艾爾的二兒子亨利曾說過:“我們具有全部的決定權,沒有任何障礙。從現在起,我們要為全世界製定火藥價格。”
就在杜邦家族欣欣向榮時,艾爾的長子阿爾弗萊德的次子拉蒙不慎被炸藥炸死,五年後亨利也因病辭世。之後,杜邦家族的繼承人改原先夥伴關係為股份關係,按人平均分配股份。在分股份的過程中,為公司做出巨大貢獻的拉蒙之子皮艾爾沒有得到任何股份,於是他離開了杜邦。艾爾的小兒子阿雷克斯的長子猶仁出任杜邦總裁。猶仁死後,杜邦家族真正經曆了一次危機。猶仁死時沒留下遺囑,也未指定繼任總裁。家族會議上大家亂成一團。信心不足的董事會最後決定賣掉公司。關鍵時候,阿爾弗萊德找回了皮埃爾,由皮埃爾負責公司財務,由皮埃爾堂兄科裏出任總裁,股東的股權則變成了對杜邦公司的債權。一場危機度過了,曆經百年的杜邦公司以昂揚的步伐走入20世紀。
杜邦的新一代領導班子身手不凡。他們迅速吞並了另兩家火藥大公司——拉福林和南德,並將亨利時代杜邦公司與以上兩家公司合建的雷伯諾化學公司也收入麾下。但這時公司又陷入了困境,因為原杜邦公司銷售人員瓦德爾突然辭職,另立門戶,從杜邦公司奪走了不小的市場份額。後瓦德爾工廠發生不明爆炸,於是瓦德爾狀告杜邦公司,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杜邦公司被分為了三個公司。分割後的杜邦公司依然強大,沒多久就控製了那幾個公司。1915年,杜邦公司又起一波。總裁科裏宣稱將出售手中所有杜邦公司的股票。在當時杜邦公司前景一片光明的情況下,此舉確實令人費解。最後杜邦家族決定內部收購,皮埃爾獲得了科裏的50%的股權,他從購買科裏的股票交易中淨賺了2000多萬美元。
杜邦公司的皮艾爾時代到來了。火藥業使杜邦公司大發戰爭財,但皮埃爾的助手拉斯科布卻居安思危。他認為,戰後以火藥業為主導的杜邦公司將陷入困境。於是皮埃爾開始了多元化經營。其中之一就是進軍汽車業。1920年杜邦公司掌握了通用汽車公司23%的股權,由皮埃爾出任通用董事長,杜邦家族成了美國汽車業新的一霸主。同時,皮埃爾還決定杜邦公司進軍染料工業、橡膠工業。杜邦尼龍的出現,引發了全世界女性的服裝革命。僅以尼龍絲襪為例,該產品上市的頭一年就盛況空前,共賣出了6400萬雙,徹底壟斷了世界絲襪市場。到現在為止,杜邦公司的經營範圍擴展到化纖、醫藥、石油、汽車等領域。霍華德·休斯
霍華德·休斯,1805年12月24日出生於美國休斯敦,1956年4月5日去世。他的父親是個石油投機商。
霍華德·休斯是美國少有的幾個享有世界聲望的富豪之一,美國人把他作為一個英雄來看待。他的一生可謂轟轟烈烈,充滿了冒險和刺激。最終,經過個人的不懈努力和奮鬥,他擁有25億美元的資產。
休斯16歲時,他的母親在一次小手術中,因麻醉失敗而死在手術台上。兩年後,老休斯也死於心髒麻痹,享年54歲。他留下的資產約合75萬美元。
葬禮結束後,在處理遺產問題的公聽會上,老休斯的親朋好友們都認為休斯剛滿18歲,應該去上大學,他的財產應由他的伯父魯帕特代管,直到他年滿21歲。魯帕特是一位很有名氣的劇作家,也很富有,他並不想爭遺產,但他同意親戚們的意見,認為小休斯還沒有掌管財產的能力,應該去上大學。
當法官征求休斯本人意見時,出乎眾人的預料,他很堅決地表示不想再讀書。一向沉默寡言的他竟滔滔不絕地說出一番道理:“根據我父親的遺書,休斯公司的一半股份歸我母親,這是我父親在我母親去世以前立的遺囑。現在母親不在人世了,所以母親的那一份應該由我來繼承;剩下的一半,也就是遺產的1/4也是屬於我的。最後的1/4才由親友們均分。我希望他們同意,由我把他們的那一部分全買下來。我要擁有休斯公司百分之百的股份。”
親戚們全愣了。法官問:“你用什麼來收購他們的股份?”
“我向銀行貸款,用房產做抵押!我已經是成年人,不需要監護人,並可以繼任我父親休斯工具公司的董事長職務。法官先生,是這樣嗎?”
就這樣,年僅18歲的休斯,憑借過人的魄力,在他父親去世4個月時取得了銀行的貸款,用現金買下了親友們所繼承的那部分遺產,成了休斯公司惟一的主人。
年輕的休斯對電影很有興趣,休斯公司開始投資電影業,並很快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休斯酷愛駕駛飛機,有一次,當他駕著單人操縱的私人飛機在馬利布海岸上空盤旋時,突發奇想:拍一部表現空戰的片子不是會很受歡迎嗎?他想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空軍中校達寧率領7架索匹茲駱駝號戰鬥機,從巡洋艦上起飛,轟炸德軍東德倫空軍基地。那是一次出色的越洋轟炸,英軍隻損失1架飛機,炸沉了兩艘敵艦和兩艘飛艇。休斯決定將這次空戰搬上銀幕。當時還沒有表現空戰的電影特技,他準備用真正的飛機,拍一部比實戰還要刺激還要壯觀的空中大戰片,片名為《地獄天使》。
為了拍這部電影,他僅飛機使用費就花了210萬美元,租用了87架飛機,其中有法國的斯巴達戰鬥機、英國的SE5戰鬥機、駱駝號轟炸機、德國的佛克戰鬥機,還有飛行員135名,臨時演員2000名;攝影師人數之多幾乎占好萊塢攝影師總數的一半。美國電影界都為之震動。
在拍攝過程中,他又突發狂想:要拍德國齊柏林號飛艇襲擊倫敦,要將真的飛機在空中被擊落。他認為這樣才能使觀眾感到刺激。
他的秘書企圖阻止這瘋狂的舉動:“真的要擊落嗎?就算是中古型的齊柏林飛艇,一艘也不少於50萬美元呀!”
休斯毫不在乎:“是的,就買那種飛艇,然後讓它轟轟烈烈地爆炸燃燒。沒關係,就這樣做。”
拍攝俯衝轟炸場麵時,他要求飛行員從距地麵30米高處衝下去,撞在地麵上爆炸燃燒。飛行員沒有一個人願意幹,誰都知道那是要出人命的。
沒有人願意冒這個險,休斯說:“那麼我來飛給你們看!”
他真的上了飛機,而且他的確沒有來得及跳出來,當飛機向地麵俯衝時,突然翻了個跟頭,接著就呼嘯墜地。
“休斯死了!”人群中發出一片驚呼。
然而,也許是命運之神特別鍾愛這個大膽的年輕人,就在飛機即將燃燒時,休斯居然艱難地從駕駛艙裏爬了出來,他的傷勢並不太重,隻是臉頰骨折,後來留下一塊疤。
拍這部片子,休斯花了兩年時間,投資300萬美元。公映後,上座率果然很高。
休斯對飛機非常執迷,在拍《地獄天使》之後,他曾參加了在邁阿密舉行的一次全美短程飛行比賽,休斯以302公裏的時速一舉奪冠。可他並不滿足於這樣的成績,他的目標是要打破世界紀錄。1927年,美國飛行員林白駕機用33小時30分飛越大西洋,轟動了世界,被美國人稱為“世紀英雄”。休斯為了打破林白創下的紀錄,開始致力於新型飛機的研製,他有兩位優秀的飛機設計師:帕瑪和歐提卡克。他們將未來的飛機命名為H1。
歐提卡克是一位機械工程師,也熱衷於飛行,在拍《地獄天使》時,他是休斯聘用的一名演員,後來得到休斯賞識,被任命為主任設計師。歐提卡克對製造新型飛機有許多大膽的構想,對瘋狂追求速度的休斯來說,他是個難得的人才。在那個秘密的飛機製造廠裏,他們不斷改進飛機的外形,選用性能最好的1000匹馬力的普拉特·惠特尼引擎,用了15個月的時間,終於製造出機身長度為82米,機翼長76米的H1型單翼飛機。因為機身特別短,誰也不知道它能在空中飛多久,休斯的公司裏沒有人敢駕機試飛,休斯決定親自試飛。
1935年9月12日,一切準備工作就緒時,日已偏西。負責速度測試的裁判技師建議明天再飛,因為現在接近黃昏,飛行逆光刺眼。休斯卻等不及了,他早已穿上飛行服,跳進機艙,啟動了飛機引擎。飛機升空了。
第一次測試速度達到每小時556公裏。裁判技師通過無線電告訴他:這一次不算,因為違反航空協會的規則,沒有做水平飛行。於是,休斯在空中繞了個圈,又做第二次水平飛行。
“世界紀錄,時速已達566公裏!”耳機裏傳來裁判的叫聲。
休斯興奮極了,沒有立刻降落,繼續飛,還想創造新的世界紀錄。第三次飛卻隻有542公裏。他不甘心,再飛一次!
“567公裏。”又是一個新的世界紀錄!
休斯臉上露出得意的微笑,卻仍不願停下,又飛第五次、第六次……突然間,引擎停止了工作,他這才發現主油箱已經沒有油了。他連忙去按瞬間補油的按鈕,可是無濟於事,太遲了,發動機已經完全停下來了。
休斯打算以滑翔的方式緊急著陸,但卻控製不了飛機,H1以垂直下落的速度向地麵衝去。
這時,天已經暗下來,地麵上的航空協會會員們忽然看不見休斯的飛機了,無線電也失去了聯係。眾人吃驚不小。
休斯竭盡全力,總算控製住飛機,在一片甜菜地裏平安迫降了。當航空協會的人趕到那裏時,隻見飛機完好地躺在那兒,休斯一手拿著筆記本,一手握著鉛筆,正得意地從機艙裏爬出來。他滿麵笑容:“我創下了世界紀錄,難道不是嗎?”
直到現在,那架飛機還被保存在華盛頓的斯密生航空博物館裏。葉斯·路透
葉斯·路透是世界著名的路透通訊社的創始人。今日的路透通訊社與美聯社、塔斯社、安莎社鼎足抗衡。但路透在創建路透社的初始階段所付出的心血,誰又完全知曉呢?
結識大數學家高斯博士
路透的父親是一個猶太牧師。同別的牧師家的孩子一樣,路透從小就過著法規森嚴的生活。但他絲毫不想繼承父業當一名牧師,卻癡心想當一位商人。
父親去世後,他就下決心終止學業而去經商。在哥廷根有一個開銀行的表哥,他想求得表哥的幫助。
路透從此開始了他的商旅生涯。他不甘心整天無所事事地呆在表哥的銀行裏消磨時光,總想找點事幹幹。於是,他當推銷員,當沿街叫賣的小販,這些都為他積累了豐富的經商經驗。
一個偶然的機會,路透對銀行的彙兌業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當他在表哥的銀行裏擔任彙兌行情業務的工作時,經常在冥思苦想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更快地了解各國外彙行情的狀況?
一次,路透去見了大數學家高斯,他發現了高斯在彙兌行情的計算上出了一個大錯,並指了出來。這位大數學家不僅坦率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且稱讚了路透的非凡才能,這件事成了他們後來頻繁往來的基礎。